釣瞭半輩子魚才知道,臺釣原來是這麼來的,瞭解後對你一定有幫助

文:独钓寒江雪编辑:独钓寒江雪钓鱼,像极了我们的人生,静待大鱼上钩时,心也静下来了,并且还学会了坚持。鱼竿在扬起的瞬间,不仅是钓鱼的快乐,更是对生活的淡然领悟。人生如垂钓,任何事情都不是急于求成的,允许失败和平庸,接受挫折和冷落,像我们接受

本文共計2383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10分鐘。

文:獨釣寒江雪

編輯:獨釣寒江雪

釣魚,像極瞭我們的人生,靜待大魚上鉤時,心也靜下來瞭,並且還學會瞭堅持。魚竿在揚起的瞬間,不僅是釣魚的快樂,更是對生活的淡然領悟。

人生如垂釣,任何事情都不是急於求成的,允許失敗和平庸,接受挫折和冷落,像我們接受“空軍”一樣。

但是,你知道臺釣是怎麼來的麼?在沒有臺釣之前,我們是怎麼釣魚的?

釣魚這項戶外活動深受很多人的喜歡,近些年也誕生瞭很多釣魚名流,從大陸臺釣奠基人廖心陽創辦瞭大陸第一傢釣魚學校開始,大陸人才第一次接觸到臺釣。

從廖心陽創辦第一個釣魚學校開始,臺釣在大陸開枝散葉,東峻釣魚學校絕對能算得上釣魚界的黃埔軍校,我們所熟知的釣“調四釣二”是廖心陽最經常使用的調漂方式。

一大批釣魚愛好者湧入廣州,參加廖心陽、蕭春平等人舉辦的“臺釣培訓班”,像李維新、王永貴、黃適之、叢傑等這些早期活躍在釣魚圈的高手們,像小學生一樣,坐在旱地練習著最基礎的動作,將一支三米六長的竿子掛上黃豆大小的餌料,拋到七米處的小碗中。

南北釣具的南北鯽

而此之前,大傢的釣法都是傳統釣,哪裡見過這種拋竿的方式。

除此之外,還學習著怎麼讀漂,訓練十分嚴格,從理論,再到實踐,拋竿不準就不能臨水垂釣。

終於,第一批“黃埔生”們得到瞭“真傳”,回到瞭各自的省份,而臺釣,猶如星星之火,在各地徹底燎原。

東峻釣具的東駿鯽

在臺釣風靡大陸之後,廖心陽創辦瞭一傢餌料廠,老南北釣餌,盡管如此,我國的餌料市場依舊被日本占據主導,即便是強如東峻,也依舊活在日本餌料的影子裡。

直到後來,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國人站瞭出來,跺瞭跺腳,決定扭轉瞭這一現象,要讓中國人用上中國人自己的餌料。

這個人便是易哲,說起易哲,很多年輕一代釣魚人可能不清楚,但是說起老鬼的話,大傢就非常熟悉瞭,沒錯,老鬼就是易哲,易哲便是老鬼。

那時候的漁具店,商品餌幾乎被日本的丸九占據。

作為華中農大動物營養學的專傢,易哲先發明瞭一種既能避開小魚,又能散落小米起到留魚效果的搖三搖,不僅使用起來極為方便,價格還非常親民,與偏貴的丸九相比,搖三搖簡直就是性價比的代名詞,並且它還是中國人自己的東西,不存在任何模仿和抄襲。

雖然搖三搖問世既巔峰,迅速占領瞭大江南北的漁具市場,但是易哲並未因此停下前進的腳步。

後來,世界上第一款拉餌九一八問世,釣魚人便不再比拼搓餌的速度。因為在此之前,誰搓餌的速度快,誰便可能在比賽中取得冠軍。

易哲連續創造瞭兩次餌料上的革命,在我國臺釣餌料發展過程中,也僅此兩個重大突破,全出自一人之手。所以,易哲從不參加比賽,卻是釣魚界“終生榮譽大師”。

而易哲創辦的老鬼釣魚學校,頗有長江後浪推前浪之意,豪華的教練團隊,那些教練如今都是整個釣魚圈的翹楚,您知道都誰麼?下面可以在評論區打出來。

浮漂是釣魚人的“鈴聲”,廖心陽的著作《臺釣秘訣》中,也有講述。但是很多人真正學習調漂,都師出同一人,這個人就是程寧。

九八釣王程寧在中央電視臺第五頻道(時間太久瞭,記得是第五頻道),《釣魚》中講述調漂的時候,多少人恨不得有個現代的手機能夠把整個過程錄下來。

好在程寧講述調漂的方式非常簡單明瞭,讓很多釣友在第二天就能直接在“戰場”上使用,如今,誰的漂盒裡面放著一支程寧的浮漂?

在程寧取得九八釣王之後,化紹新拿到瞭九九釣王的獎杯,並在那一年,獲得瞭“國傢三級垂釣大師”的稱號。

九九釣王實至名歸意味著化紹新從此踏上瞭職業釣魚人的生涯,也暗示著一個釣魚界影響深遠的“化氏門派”即將誕生。

到瞭2001年,第七屆釣王杯比賽結束,這場激烈的比賽中,誕生的第七個釣王與前六個不同,他是七名釣王中最年輕的一個。就是這個最年輕的釣王,在未來將釣魚推廣成瞭全民活動,他也成為釣魚界最醒目的符號,他就是鄧剛。

盡管很多人質疑他,但是還有更多人喜歡他,人紅是非多,作為釣魚圈的頂流,自然有很多同行會心存嫉妒。

甚至有人說鄧剛的技術不行,簡直是貽笑大方,有手機的朋友可以看看在2003年的《西麗杯》,九八釣王是裁判,零一釣王鄧剛以105:97的成績戰勝九九釣王,九九釣王的釣技是很多人公認的,所以,鄧剛絕對是當下臺釣界的翹楚。

其實,很多漁具、餌料廠商最應該感激鄧剛,是他把釣魚盤活的,一檔《盤老板》系列的視頻,讓多少人成為瞭釣魚佬?拉動瞭整個漁具行業的市場。

不喜歡鄧剛,可能是因為那些質疑的聲音,但是有一個人,他始終堅持把最真實的一面拍出來,甚至不怕別人贈送外號和空軍。

他就是李大毛,因為大傢一開始關註他的時候,剛好到瞭他湖庫釣,在大水域釣魚,想要博大物,就需要大量的窩料和耐心的堅守。

而李大毛每次用盆製作窩料時,讓大部分釣友看的發呆,因為大傢釣魚都是短時間的休閑釣,一包顆粒豆或者一把小米就能搞定。

但是他用盆,他居然用盆打窩,於是大傢便開始叫他李大盆,後來有一個玩黑坑的曾輝,直接起名就叫曾大盆,這樣做非常容易引來更多的粉絲關註。

其實,李大毛隻是想把真實的湖庫釣展現出來而已,在大型水域,沒有大窩、重窩是很難留魚的。

李大毛的《遊釣中國》節目,也引領瞭很多新人走進釣魚圈,享受到釣魚的樂趣。

其實,李大毛釣魚是最真實的,到瞭冬天,是餌料的淡季,很多“大師”忍受著嚴寒也要到野外釣魚,還要拍成視頻,是想要告訴大傢,冬天也要釣魚,冬天也能用商品餌釣魚。

這樣,大傢才會穿上棉衣出門釣魚,才會打開新餌料,才會關註新竿子,漁具市場才能有利潤。

而李大毛則玩起瞭傳統釣,穿上涉水褲,抱著大炮竿,到處尋找草洞。

這才叫真實,冬季的傳統釣是真的香。

……

是他們將釣魚傳播給大傢,讓我們能在枯燥的生活中看到光明,在河邊靜靜地等候,享受這種奇妙的平靜,你更喜歡誰呢?

享受當下的快樂,因為這一刻正是你的人生。我是獨釣寒江雪,一個沈迷於江河湖泊的釣魚人。

記得點贊收藏呦,畢竟人海茫茫,相見是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