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情況下,釣魚受到的影響大不大?讀懂魚性後釣的魚才更多
文:独钓寒江雪编辑:独钓寒江雪夏季到处高温预警后,愿意出门旅行的人越来越少,毕竟谁也不愿顶着烈日,耐受着高温出行,即便已经出去旅行的人,也不过是换个地方吹空调而已。但是,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有一部分人是永远闲不住的,他们在三冬裹着厚厚的棉服
本文共計2238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9分鐘。

文:獨釣寒江雪
編輯:獨釣寒江雪
夏季到處高溫預警後,願意出門旅行的人越來越少,畢竟誰也不願頂著烈日,耐受著高溫出行,即便已經出去旅行的人,也不過是換個地方吹空調而已。
但是,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有一部分人是永遠閑不住的,他們在三冬裹著厚厚的棉服矗立在冰天雪地裡,也要釣上幾竿。在三伏天,烈日炎炎,蚊蟲猖獗的雜草叢中,頂著刺眼的陽光,眼神卻始終離不開浮漂。
這便是釣魚人的執念,盡管有時候總是“空軍”,但是積極性卻始終不減。
在古籍《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把這句話轉移到釣魚上,就可以這麼理解瞭:知道魚也知道自己,每次釣魚魚獲都不會少;不知道魚,但是知道自己,有時候釣的多,有時候釣的少;既不知道魚,也不知道自己的人,那就是“空軍”總司令。
既然頂著烈日出門釣魚,想要得到好的魚獲,一定要瞭解自己,也要對魚性十分瞭解,這樣的話,我們的魚獲才會變得理想,才不會愧對我們黝黑的皮膚。
瞭解自己,就相對簡單瞭,知道自己喜歡釣什麼魚,在我們要去的釣場中,有沒有這種魚,這種魚的密度大不大,我們準備的餌料行不行,這就夠瞭。
如果想釣羅非,我們又身處東北,別人鑿開冰層,玩冰釣,釣些廣溫性魚類,而自己想釣羅非,或者鰱鳙、青魚、鯿魚這些偏溫水性的魚類,這是非常不現實的。
所以,我們要把目標定位到廣溫性魚類身上,或者偏冷水魚類身上,前提還要是這片水域中有這種魚,且數量比較龐大,這種情況下,我們釣魚才能變得事半功倍。
那我們怎麼瞭解魚性呢?
夏季天氣炎熱,經常會出現高溫預警,這時候,我們就要考慮水中的水溫瞭,水溫對魚來說,是影響它們覓食欲望的第一大要素。
為什麼要把水溫定為對魚類覓食影響最大的要素呢?
拿我們經常釣的鯽魚為例,鯽魚之所以能夠分佈到大江南北,與其廣溫性大是有密切關系的,並且鯽魚是為數不多的,能在0—32攝氏度的水溫中開口進食的,這是很多魚不具備的。
雖然20-30攝氏度是鯽魚最適宜的水溫,在這個水溫之間,鯽魚的活性會變得很高,同樣的道理,活性大的魚攝食欲望更大,更好釣。
而鯽魚的表哥鯉魚就沒有鯽魚這樣強瞭,我們知道,氣溫一旦降低,或者升高,鯉魚就會停口,而低溫低到多少度?高溫又高到多少度鯉魚才會停口呢?
鯉魚開口的水溫是5-30攝氏度,當然,我們還要知道,水溫和氣溫是有差距的,不能看到氣溫高瞭,就感覺水溫也高。
但是水表層,或者淺水區的水溫與氣溫相差不大,而深水區就是另一番天地瞭。
尤其是在高溫預警的天氣裡,表層水溫和淺水區的水溫摸上去感覺溫度暖暖的,甚至有些燙手。
比手熱,說明水的溫度是大於或者接近35攝氏度的,這種水溫,隻有鰱鳙、草魚、翹嘴、白條、黑魚、青魚、羅非魚之類的魚能承受的住,而這些魚,大多數都是表層魚,它們最佳活動的水溫比底層魚要高。
大自然是很會分配的,把表層魚分配到表層,它們通過多年的演變,能抗更高的水溫。
那些承受不住高溫的底層魚呢?難道會被熱死麼?
顯然是不會的,有的冷水魚依然可以在三十多度氣溫的地方生存,這便是大自然的神秘之處。
因為即便是氣溫高達三十多攝氏度,表層水因為受到陽光直射,水溫會慢慢升高,而逐漸向下,水域的水越深,溫度就越低,雖然有數據表示,水深一米的溫差是一度左右,但是我們在戶外遊泳的時候,下潛至兩米左右,那溫差絕不是兩度。
這我們就好理解瞭,我們要釣什麼魚,這種魚最適宜的溫度是多少。
而幾乎所有釣魚人都知道的一句諺語: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
這句諺語是要告訴我們夏季要釣潭,什麼是潭呢?深水區!
因為夏季氣溫高,淺水區水比較淺,很容易被陽光曬透,即便是陰天,表層水與空氣接觸,空氣中的溫度傳遞到表層,淺水區的溫度也明顯比深水區高。
常見的鯉魚、鯽魚在這樣高溫下,會喪失活性,不願意去覓食。
除此之外,水的溫度越高,水中的溶氧度就越低,不管溫度適宜不適宜,魚都不喜歡溶氧度低的環境。
而除瞭白條魚之外,鰱鳙、翹嘴、草魚等耐高溫的目標魚,本就生性多疑,離岸較近的淺水區根本不會是它們的選擇。
那麼淺水區真的成瞭夏季釣魚的禁區嗎?
並不完全正確,魚需要食物補充能量,那它們就一定會靠岸。
因為水遮擋瞭陽光的照射,越是深潭,就越缺乏光,太陽很難將光和熱帶到深水區,那麼,深水區的微生物、藻類這些魚類天然的食物就會非常稀少。
深水區更像是一個貧窮的傢,魚類就是這個傢裡的孩子,不管孩子遇到什麼事情,這個窮傢永遠都是他們的避風港,雖然避風港很好,但是卻始終吃不飽飯。
在白天陽光正好時,魚不會走出涼爽的避風港,但是到瞭晚上,太陽落山以後,表層水的溫度受下層水影響,慢慢開始變涼。
淺水區因為水層本來就淺,所以,不管是升溫還是降溫,都比深水快的多。
淺水區的陽光直接能照到河床上,便成瞭很多生物的溫床,也成瞭為魚而天然形成自助餐廳。
底層魚會趁著夜色正濃,淺水區溫度也降下來瞭,夜晚舒適的自助餐廳,像是開瞭“空調”一樣。
夜釣,是夏季釣淺水的最佳方式。
但夜釣也要選擇好釣位,整片整片的的淺水區,是小雜魚的地盤,因為它們賭定肉食性魚類不敢跑進大面積的淺灘。
夜釣選擇的淺灘是臨近坎位,距離深水區很近的淺灘。
這種地方,大魚才敢出來覓食,一旦發生危險,它們順著坎位能直接逃進深水區。
享受當下的快樂,因為這一刻正是你的人生。我是獨釣寒江雪,一個沈迷於江河湖泊的釣魚人。
記得點贊收藏呦,畢竟人海茫茫,相見是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