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魚無口,並非是你的餌料不對路,而是你忽略瞭這兩個原因

我們在垂釣往往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明明窩子裡直冒魚泡,證明窩子裡有魚,甚至知道窩子裡的魚還不少,但拋竿下去,浮漂宛如定海神針。很多釣友會認為是自己的餌料不對路,導致的魚不咬鉤,於是便調整餌料的味型或狀態,反復調整但情況依舊。

我們在垂釣往往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明明窩子裡直冒魚泡,證明窩子裡有魚,甚至知道窩子裡的魚還不少,但拋竿下去,浮漂宛如定海神針。很多釣友會認為是自己的餌料不對路,導致的魚不咬鉤,於是便調整餌料的味型或狀態,反復調整但情況依舊。

其實,有魚無口絕大多數情況並非是你的餌料不對路,而是你忽略瞭其他兩個原因,糾正過來後效果立竿見影,連竿爆護都有可能。我們來做以下分析。

一、造成有魚無口的原因

1、 有醬層或水底水草密集

我們用肉眼很難看清水底的情況,在自然水域很多水底有密集的水草,還可能有醬層,有醬層的情況在池塘尤其是黑坑比較普遍。

水底有水草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拋竿是否掛底感知到,而水底有醬層卻很難發現,往往需要排除水底有草而又有魚沒口反向驗證才得知。

不論是水底有草還是水底有醬層,如果采用釣鈍的釣法,都會使魚覓食不到餌料,或者無法吞食餌料,歸根結底是因為釣鈍。

2、 調釣過底

為瞭降低魚的警惕性,同時也為魚方便吃餌,我們垂釣時往往調釣得比較鈍,有一種調釣法在釣鈍時往往出現調釣過底的現象,就是調平水釣2、3目,如果你雙鉤重量下拉浮漂目數達不到你的釣目目數,這種現象就很自然地發生瞭,會使鉛墜著底,魚吃口信號當然就看不到瞭,隻有魚吃瞭死口遊走時才會拖動鉛墜,浮漂才會有信號。

而在現實垂釣中魚吃死口並不多,多的是吃瞭吐,吐瞭吞,魚一旦發現有異常就會放棄餌料遊離。而在魚吞吐過程中由於鉛墜著底、雙子線躺底,浮漂沒有任何信號。這種調釣過底現象多發生在經驗不足的新手身上,也有老手偶然犯這種錯誤。

二、應對策略

以上分析的兩種造成有魚無口的原因,應對策略隻有釣靈或減少釣鈍的程度。

1、 應對有醬層或者水草密集

隻有選擇釣靈,使用調高釣低來讓浮漂的浮力承擔起鉤餌的重量。針對有醬層,如果還需要釣底,那麼就讓下鉤餌輕觸底,上鉤餌懸浮。針對水草密集隻要釣浮,讓兩鉤餌懸浮在水草以上。這樣才能使魚覓食到餌料,也才能解決有魚沒口的現象。

2、 應對調釣過底

我們用鉛墜著底釣法,包括跑鉛釣法都是盡量地縮短子線的長度,為的是吃口信號能及時傳達到浮漂,如果你不想減短子線長度,唯一的辦法就是躺底的子線最大程度的減少。

采用的辦法:此時你就不要調水平瞭,調目設定為自己平時習慣觀漂的目數,比如說是兩目。在重鉛找底時就讓浮漂露出兩目,然後下拉浮漂一個子線長度,此時理論上是鉤子輕觸底,繼續下拉浮漂的距離就是躺底子線的長度。

比如我們第二次下拉距離是2厘米,此時我們修剪鉛皮讓浮漂露出兩目,掛餌垂釣,躺底的子線就僅有2厘米,這樣就不會出現調釣過低的現象。

三、為什麼說不是餌料不對路?

大傢都知道,我們平時垂釣的常見魚種都沒胃,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直腸子,魚在外界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幾乎會不停地進食,尤其在自然水域中,可以尋覓到的食物並不豐富,隻要你的餌料不是很劣質,不是腐爛或怪味,魚一般不會拒食。

文章開始時提到的,窩點有魚泡,甚至魚很多,在窩裡聚集魚很多的情況會出現搶食現象,你就是味型和狀態稍微差點也不會出現無魚吃的現象,更何況是在多次更改餌料的味型和狀態後發生的,這說明就是(一)中所說的造成有魚沒口的兩個原因之一造成的,而不是餌料不對路的原因。

四、寫到最後

現在魚資源匱乏,如果窩點沒有魚,那自然不會有魚口,也不會有漁獲;但如果窩點有魚而由於我們可以規避而沒有規避,導致看不到魚的吃口動作,最後漁獲慘淡,會令我們釣魚人痛惜和遺憾,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相信釣友們按照我說的方法去操作,效果會立竿見影,連竿爆護都有可能。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