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鯽魚用多長的竿?別跟風,並不是釣的越遠越好!
进入冬季后,大部分钓友认为鱼会躲进深水,而大部分水域往往是越远离岸边越深,于是大家的鱼竿就越用越长~5.4米变成了小短竿,6.3米只是刚凑合,钓鱼人多的地方,大家想的都是一寸长一寸强,7.2、8.1米这类原本是守大鱼的鱼竿,如今却用来钓鲫鱼
本文共計1613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7分鐘。

進入冬季後,大部分釣友認為魚會躲進深水,而大部分水域往往是越遠離岸邊越深,於是大傢的魚竿就越用越長~
5.4米變成瞭小短竿,6.3米隻是剛湊合,釣魚人多的地方,大傢想的都是一寸長一寸強,7.2、8.1米這類原本是守大魚的魚竿,如今卻用來釣鯽魚瞭,有一種大炮打蚊子的感覺。
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地方確實需要長竿,因為從魚獲上就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區別,我想說的隻是不要隨意跟風,長竿和爆護劃不上等號!
冬季釣鯽魚的選竿原則
原則就是能用短竿就別用長竿,理由也簡單,短竿拋投方便、舒適、落點又準,長竿拋投困難,釣起來累,而且很容易東一竿西一竿,把魚釣的很分散。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冬季魚活性低,我們常規的思路是小鉤細線小漂,要做到這點,顯然也是短竿更有優勢。畢竟長竿要考慮到拋投,不可能用很小的浮漂,而浮漂一旦大瞭又會引起連鎖反應,比如大漂配小鉤,調釣很不方便,鉤餌在水底的狀態不好把控,這一點就不展開說瞭,否則沒完沒瞭。
所以咱們能用短竿盡量用短竿,隻有短竿魚獲不好,才換長竿,但也不是一下子從3.6米換到7.2米,要一點點換長,去測試魚口。
一次作釣,肯定是很難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多次垂釣,摸清楚該水域的魚情,才能找到最合適的魚竿尺寸。當然瞭,咱們可以和釣友交流,觀察魚獲比較好的那幾位釣友,以作參考,這也算一種捷徑瞭。
冬季釣鯽魚起步要用多長的竿子,和環境有關
魚竿的尺寸很多,3.6米不算最短,下面還有3米、2.7米,釣友們肯定會問我們起步該用多長呢?總不可能每次都從最短的2.7米開始試吧?
完全陌生的水域最好還是和當地釣友交流,這是最靠譜的,如果沒有釣友或者其他人也是不熟悉魚情,那我們就需要根據環境來判斷。
有3點是比較重要的:
1、水域面積。小水面如小野塘、小河道魚竿27、3.6米開始沒啥問題,而大水面如大江大河大水庫,魚竿稍微可以長一點,4.5米或者5.4米開始釣。
2、水深及水色。水越淺、水越清澈,魚竿需要長一點,反之水越深、水越渾濁,魚竿就可以短。按照“優先使用短竿”的原則,所以碰到水淺但水渾的情況,我會先用短竿,碰到水深但水清澈的情況,同樣選擇短竿,隻要看不到水底就行。
3、水草。本來這一點應該和上面的放一起說,因為相互之間都有影響,比如說水比較淺、比較清澈,但水草特別多,那咱們也可以用短竿釣近。
之所以單獨拿出來,是因為它比較重要,老釣手都知道冬天釣鯽魚主要還是找水草、找障礙,一條河裡光禿禿,你能找到水草,哪怕隻是零星一點,下面也有魚,這時候選擇魚竿就很明確瞭,能釣到水草附近即可。
沒什麼水草的地方就在水草邊下鉤,水草很密集的地方,反而要釣稍微稀一點的位置,有句話叫“有草釣無草、無草找草釣”就是這個意思。
長竿的選擇及用法
我自己的習慣是把4.5米以下的竿子劃到短竿一類,4.5、5.4包括5.7米,屬於中型尺寸,6.3米以上的就算長尺寸(每個人心裡的標準不一樣)。
對我來說5.4米及以下的魚竿,用起來都比較順手,操控也簡單,但要是用6.3米以上的竿子來釣鯽魚,那就有點講究瞭。
首先魚竿盡量選擇輕一點、硬挺一點的,否則拋不準、釣著累,而且重的魚竿手感不好,起竿不好把控力度,容易把魚嘴拉破,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鯽魚屬於小體型魚,理論上線組浮漂不宜過大,但長尺寸的竿子用太小的漂不好拋投,所以就要拋開小鉤細線小漂的概念瞭,特別是浮漂,一味追求靈敏,可能適得其反。6.3米以上的魚竿,浮漂吃鉛量怎麼也得3克以上,當然瞭,風平浪靜的情況下、魚竿又比較輕或者技術好,那另說。
魚竿長釣著累,打頻率不一定吃的消,所以我的習慣是用碎米+少量的餌料做底窩,不要一次性打下,製成幹散餌,一桿一桿抽下去,抽完以後等半小時至一小時開釣,先用餌料,換蚯蚓。
天氣特別冷、小魚不怎麼鬧的話,直接用蚯蚓也是可以的,這樣調漂更方便,用小跑鉛就可以,或者用雙鉛釣法(具體可以參考昨天發佈的文章)。
最後總結:冬天釣鯽魚魚竿確實會用的長一點,但這不代表所有地方用長竿都好,用長竿不是一定能釣到魚,長竿釣不過短竿的情況也很多。我們不能盲目跟風,要根據環境、魚情來選擇合適的裝備,除非大傢都有長竿並且都有不錯的收獲,這時候隨主流是有用的。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45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