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外來入侵物種,卻硬生生混成本土魚,入侵物種危害很大嗎?

外来入侵物种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我国也同样如此,很多耳熟能详的外来入侵物种就非常多,比如说必须依靠人工养殖依旧供不应求的小龙虾;稻田中泛滥的大型螺蛳,名字叫福寿螺;还有混迹在花鸟鱼虫市场多年的,看起来呆萌,却十分凶残的巴西龟;

本文共計2350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10分鐘。

外來入侵物種是全世界面臨的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我國也同樣如此,很多耳熟能詳的外來入侵物種就非常多,比如說必須依靠人工養殖依舊供不應求的小龍蝦;稻田中泛濫的大型螺螄,名字叫福壽螺;還有混跡在花鳥魚蟲市場多年的,看起來呆萌,卻十分兇殘的巴西龜;……

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有什麼危害呢?

羅非魚的危害

說起這些外來物種,雖然有些外來物種的確非常討喜,滿足瞭很多人的飲食需求,比如說小龍蝦、羅非魚等,也或者是觀賞需求,比如說鱷雀鱔、巴西龜等等。但是不能因為它們好吃,或者好看,就能放任它們肆意揮霍我們的環境,那麼它們都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我們來說說羅非魚,羅非魚又叫非洲鯽魚,它的種類是比較多的,但是在我國天然水域中,還是屈指可數的,大概有五種羅非魚已經常年盤踞我國南方多個水域。首先,羅非魚喜歡在河床上築巢,嚴重侵犯瞭一些依靠水底河沙、石頭產卵的魚種,這對這些本土魚來說,是滅族性打擊。

而依靠河床河沙繁殖的本土魚非常多,除瞭廣為人知的淡水魚王軍魚吉羅魚等結魚屬魚類,還有很多溪流魚類,對水底砂石都很依賴嗎,馬口魚、鱲、甚至鰟鮍傢族中的很多。以及釣魚人極為討厭的蝦虎魚蝦虎魚的種類幾乎是魚類中最多的,但是它們大部分都依靠砂石繁殖,即便是我們常見的子陵吻蝦虎魚,也不例外。羅非魚這一行為,除瞭破壞河床之外,這些魚的魚卵將無法孵化,甚至還會被羅非魚吞掉,久之,沒有新鮮生命的產出,很可能會讓這些魚在這樣的水域中徹底消亡。

羅非魚怎麼泛濫的?好吃嗎?

關於羅非魚,大傢的爭議非常大,有人認為羅非魚是“垃圾魚”,不能食用;也有人認為羅非魚非常好吃,簡直就是淡水石斑魚。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正確,羅非魚最初來到我國,就是以引進魚的身份出現的,出現的目的,就是為瞭食用,自然非常好吃。

但是,很多人認為羅非魚是“垃圾魚”,根本不能吃,這是有原因的。這要從羅非魚怎麼來到我國開始說起,我們引進羅非魚的目的就是為瞭食用,但是在養殖過程中,一些羅非魚居然“越獄”瞭,從養殖場跑進瞭自然水域,令養殖戶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養殖塘中還很金貴的羅非魚,到瞭自然水域中,不僅沒有死亡,而且還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一樣,越發的活力四射瞭,而且繁殖速度非常快。

不管什麼臟水、生活汙水,對這個“魚中小強”來說,都是小菜一碟。於是,不管水源好壞,羅非魚統統不嫌棄,迅速的攻城拔寨,占據瞭南方大部分水域。而北方因為氣候原因,暫時沒有被羅非魚侵占。而養殖戶發現瞭這一點,羅非魚對水質要求很低,不用再刻意的調水,羅非魚就能生長的非常好。於是,市場上出現瞭不同的羅非魚,有的羅非魚吃起來味道非常好,有的則反之。這便是水質對魚肉的重要性,羅非魚好吃不好吃,取決於養殖戶的良心。

除此之外,在水庫、河流中的羅非魚喜歡啃食水草,甚至連根拔起,而它們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瞭水草,而是水草上鯉科魚類的卵。羅非魚利用嘴裡紗佈一樣的細齒將附著在水草上的魚卵刮到嘴中,然後吞入腹中,直到水草被刮幹凈後,才肯罷休。這便是很多水域中,羅非魚數量多瞭之後,那些鯉科魚逐漸消失瞭蹤跡的原因之一。

其它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

其它外來物種還有很多,我們單從羅非魚這一案例便能看出,外來入侵物種除瞭破壞環境之外,還對我們本土物種有著很大的威脅,和羅非魚一樣,鱷雀鱔更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它們會拿本土魚為食,除瞭裹腹之外,還喜歡殺戮,地盤意識極強,隻要有魚誤闖進它們的領地,不管什麼魚,它都要沖出來較量一番,多數本土魚都不是它的對手,最終成為它利齒下的亡魂。

而另一種長相可愛、呆萌的小寵物就是巴西龜,巴西龜的學名叫紅耳彩龜,常年混跡在全國各地的花鳥魚蟲市場,並且也是很多養龜人的第一隻龜。就是這樣一種看起來人畜無害的龜,確實水中兇殘的“絞肉機”,它會緩慢的遊的魚類旁邊,即便是體型較大的魚,吞不下就咬一口,而小魚就沒有這麼幸運瞭,巴西龜一口下去,非死即傷。

而我們曾經說的烏龜,也就是中華草龜,才是真正溫順的龜,我們草龜的野外數量,已經遠遠低於巴西龜瞭,這就是典型的鳩占鵲巢。巴西龜的野外入侵,主要來自養龜人和“愛心放生”,很多人開始養龜,是從巴西龜開始的,但是養著養著發現,這龜並沒有那麼可愛,但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隻好放生在自然水域中瞭;而放生人群就不同瞭,他們什麼都能放生,包括空氣、礦泉水,放生巴西龜,並不奇怪。巴西龜便占著自身優勢,開始迅速擴張領地。

混成本土的外來入侵物種,連賣魚人都不清楚

清江魚是近些年非常火爆的詞匯,魚火鍋在很多城市紮根後,清江魚變成瞭傢喻戶曉的魚。但是他們說的清江魚並不是真的來自清江,而是一種我國為瞭滿足人們吃魚的需求,而引進的一種魚。這種魚的名字叫斑點叉尾鮰,冠上瞭清江魚的名號,沒有人懷疑它是“洋魚”,甚至食客人認為這是來自優質水域的魚。

斑點叉尾鮰和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芝麻劍”有幾分相似,有一些釣魚佬在戶外釣到瞭斑點叉尾鮰會易認為是“芝麻劍”,選擇瞭放流。如果識別能力強一點,就可以直接放油瞭。除此之外,現在市場的斑點叉尾鮰身上的斑點逐漸變少瞭,可能是經歷瞭幾代改良,這種“祛斑”技術確實高。

這款來自美國的“舶來品”在很多人眼中,是名副其實的本土物種,“洋老外”混到這個地步,不得不想起一句話“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斑點叉尾鮰可能才是真正的外來之王,至於它帶來的生態危害,比起其它入侵物種來說,可能並不那麼大。但是筆者還是希望,這些外來入侵物種能夠離開我們的生態圈,把曾經原生物種的地盤還給它們,這是它們數以萬年生存的地方,它們至愛著這片土地。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