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窩早瞭餵魚,晚瞭空軍!分享黃金時間點,多釣五斤就靠這個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上周,我和老陈计划去水库钓鱼。天还没亮,老王就带着半袋玉米急急忙忙去打窝子,可一直到中午,都没见着鱼星。我呢,慢悠悠地吃了早饭,九点才撒了把酒米,没想到十点就开始接连钓上鲫鱼。老陈见状,气得直拍大腿,忍不住感慨:“打窝这

本文共計1742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7分鐘。

#認證作者激勵計劃#上周,我和老陳計劃去水庫釣魚。天還沒亮,老王就帶著半袋玉米急急忙忙去打窩子,可一直到中午,都沒見著魚星。我呢,慢悠悠地吃瞭早飯,九點才撒瞭把酒米,沒想到十點就開始接連釣上鯽魚。老陳見狀,氣得直拍大腿,忍不住感慨:“打窩這事兒,真不是越早越好啊!”

相信很多釣友都和老陳一樣,對到底該提前多久打窩感到困惑。其實啊,打窩就像是一門結合時空的藝術,也像是在和魚玩心理戰。

首先,打窩得看季節和溫度,不同的季節,魚的習性不一樣,打窩的策略也得跟著變。

春天的時候,水溫剛升到10℃左右,鯽魚喜歡貼著淺灘覓食。這時候打窩,就像給小貓撒貓糧,要少量多次。就像去年三月,我在一條野河釣魚,每隔半小時就往水裡補一把小米,慢慢地,就把周圍五米內的鯽魚都吸引過來“吃自助餐”瞭。

到瞭夏天,水溫超過25℃,大魚都躲到深水區乘涼去瞭。這時候打窩,就得像景區賣烤腸的,提前占好位置。上周在八一水庫,我提前三個小時用發酵玉米做瞭個重窩,到瞭下午四點,窩子裡就開始冒魚泡瞭。

秋天,魚要為過冬儲備能量,忙著貼秋膘,但它們的警惕性也變高瞭。我有個特別的辦法,就是看岸邊螞蚱蹦躂最歡的時候打窩,因為這時候昆蟲落水多,魚會以為開飯瞭。

冬天水溫低於5℃,魚的活動範圍變得很小,活動半徑一般不超過五米。去年臘月在華陽湖,我頭天下午就用紅蟲顆粒打窩,第二天在冰洞下面,鯽魚密密麻麻的,都擠在一起找食,就像排隊做核酸一樣。

除瞭季節和溫度,水域環境也會影響打窩的策略。

在水流比較急的野河,窩料很容易被沖走。我一般會用菜籽餅拌上泥巴,搓成一團再扔下去。前年在朱莊水庫下遊釣魚,我看到對面釣友剛用打窩勺把窩料拋出去,就被水沖走瞭,而我用泥團做的窩料穩穩地沈到瞭水底。兩小時後,就開始釣到鯽魚,每次上魚都像開盲盒一樣驚喜。

在黑坑這種靜水區域釣魚,最怕窩料一次性投放太多變成死窩。曾看到有個老哥一下子倒瞭半盆顆粒,結果一整天就釣到兩條蹭線的魚。我就吸取教訓,開釣前半小時先撒兩把窩料,之後每隔二十分鐘補乒乓球大小的一團,最後我的魚獲比他多瞭三倍。

要是在水深超過五米的水庫,就得采用分層做窩的立體戰術。去年在東川口口水庫,我用麩皮拌輕質餌料做浮窩,同時在底層補上酒米。這樣一來,從上層的白條到下層的青魚都被吸引過來,竿稍一直動個不停。

當然,不同的魚種,習性也不一樣,打窩的節奏自然也得有所調整。

鯽魚就像急性子的吃貨,一聞到酒味就像學生看到外賣一樣,半小時左右肯定會遊過來。不過要註意,窩量不能太多,有一次我手抖,打瞭半斤酒米,結果鯽魚吃飽瞭窩料,根本不咬鉤。

鯉魚就比較謹慎瞭,釣鯉魚得有點耐心,像熬鷹一樣。提前三小時打窩隻是起步,而且最好分三次投餵。上次在水庫,我早上七點、九點、十一點各撒瞭一把老壇玉米,下午兩點的時候,突然出現黑漂,拉上來一條八斤重的野生鯉魚。

草魚喜歡組團覓食,一來就像拆遷隊,所以窩量一定要充足。今年釣草魚,我提前四小時用十斤老玉米鋪瞭個底。傍晚的時候,水面開始泛起魚星,接著就連竿釣上七條草魚,那感覺就像開瞭傳送門一樣。

鰱鳙比較特別,不用提前打窩,但要保持一定的頻率。我一般開釣就開始抽散炮,前半小時別指望能上魚,等水面泛起細密的氣泡,就說明鰱鳙開始像開吸塵器一樣覓食瞭。

其實,我原來在打窩的時候也翻過不少車。有一次夜釣,我大白天就打瞭重窩,想著晚上來釣肯定收獲滿滿,結果半夜窩子裡全是小雜魚,漂像亂動,能讓你懷疑人生的那種。

要是您是個懶人,不想費太多心思,這裡有三個小技巧,可以幫您判斷最佳打窩時機。一是看水色,如果水突然變渾,那就說明魚進窩瞭,這時候補一把顆粒,就能接著誘魚。二是觀魚星,要是窩點冒小泡,像開水鍋一樣,那就別猶豫,趕緊下竿。三是試水溫,用手背貼水面五秒,如果感覺微涼,這時候打窩,魚的活性最佳。

其實啊,打窩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答案。有的人提前三天精心佈下“天羅地網”,有的人現打現釣也能收獲滿滿。記住兩句話:魚情變化快的時候,窩料有時候還不如蚯蚓靠譜;要是釣魚的人比魚還著急,那窩子打得再早也沒用。

下次出門釣魚前,別光盯著天氣預報看,先問問自己:今天到底是想餵魚呢,還是想釣魚?#釣魚前什麼時候開始打窩好#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3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