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認線,是其狡猾難釣的主要原因

鲤鱼的行踪很好发现,它在河底拱食时,水面会冒出的成串密集移动的、大小不一的气泡。但是看得见的,往往比看不见的更难钓。虽然也有下竿即中的时候,但更多时候,窝点鱼星密集,明显有鲤鱼在附近转悠,却始终也等不来它咬钩。

本文共計451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2分鐘。

鯉魚的行蹤很好發現,它在河底拱食時,水面會冒出的成串密集移動的、大小不一的氣泡。

但是看得見的,往往比看不見的更難釣。雖然也有下竿即中的時候,但更多時候,窩點魚星密集,明顯有鯉魚在附近轉悠,卻始終也等不來它咬鉤。

在我用玉米守釣時,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大鉤粗線死守,幾個小時都不給口,一旦換細線,立馬中魚切線。再把鉤線換大,又不行瞭。依然用小線,也難再次遇到機會。

在用商品粉餌作釣時,結果如出一轍,經常是小鉤細線拉餌能遇到鯉魚,但跑魚的情況居多,一旦有針對性地更換粗線大鉤,則機會渺茫。有一點準備越充分,越容易走空的意味。

盡管多數魚種都認線,但鯉魚是其中最謹慎的,吃餌都專挑散落細碎撿食,並且通常更適合夜釣,作釣時,一方面要盡量保持清靜,靜聲、靜光;一方面又要求更為精致的鉤線,尤其避免脫鉤或切線所引發的必然性死窩。

根據我的野釣實踐,作釣鯉魚窩料不可打多,同時做到窩餌同源,如果用大鉤粗線掛搓餌或玉米,一定要長子線釣鈍,如果是拉餌釣靈,鉤線要求精細化,搭配軟竿更護線,並且窩量不可貪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3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