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天大多數釣魚人幾乎停釣瞭,僅有這幾類人風雨無阻!

七月正午的七里河,岸边柳叶蜷曲发黄。老王抹着脖子的汗珠,草草收起空荡荡的鱼护:"这天气鱼都去避暑了!"话音未落,对岸"哗啦"一声水响——只见对面的哥们正弓腰控竿,一尾金鳞大鲤在烈日下甩出绚烂水花。岸边

本文共計1129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5分鐘。

七月正午的七裡河,岸邊柳葉蜷曲發黃。老王抹著脖子的汗珠,草草收起空蕩蕩的魚護:\"這天氣魚都去避暑瞭!\"話音未落,對岸\"嘩啦\"一聲水響——隻見對面的哥們正弓腰控竿,一尾金鱗大鯉在烈日下甩出絢爛水花。

岸邊幾位乘涼的釣友紛紛探頭:\"這鬼天氣還能上魚?\"當九成釣友躲進空調房,為何總有少數人能在滾燙的水域裡釣起清涼的傳奇?下面悠漁樂好就給大傢說說,有這幾類釣友仍然風雨無阻堅守在釣魚“第一線”。

第一類:夜行獵手,與月共舞的“夜貓子”

淩晨兩點的泄洪閘邊,熱浪仍裹著水汽撲面。陳哥的夜光漂忽然沒入黑暗,竿身瞬間彎成驚險的弧線。\"來瞭!\"他低吼著抵住竿柄。二十分鐘後,一尾近米長的鯰魚被拖上岸,黏液在頭燈下閃著幽光。

\"白天的水是煮魚的湯,子夜的水才是魚的客廳。\"他掏出沾著泥的塑料盒,裡面肥碩的蚯蚓正在蠕動:\"看這土腥味!高溫天夜釣的黃金鑰匙!\"

上周三地表溫度突破42℃,我跟著他在閘口蹲守。隻見他將蚯蚓穿成葡萄串,鉛墜加重沈入洄流區。\"知道秘訣嗎?\"他指著遠處橋墩陰影,\"熱浪下沈時,深水巨物才敢溜邊覓食\"。在某位魚類專傢的記事本上寫著顛覆性數據:鯰魚、青魚等底棲魚在酷暑夜間的活性反比春秋季高35%。

第二類:溪澗隱者,追逐水脈的遊牧釣手

在酷暑正午的峽穀,小李卻赤腳站在沁涼的溪水中。水溫計顯示上遊19℃,下遊25℃。\"看這六度的溫差!\"他指向石縫間閃爍的銀光,\"馬口魚在冷熱水交界處開自助餐呢!\"0.6號金袖鉤掛著草蠅幼蟲拋入跌水潭,竿尖即刻歡快點頭。

上周持續高溫預警,他帶我鉆進地圖未標註的西太行某支流。在瀑佈下方,他撒瞭把酒泡麥粒:\"流水送氧又送糧,魚哪管氣溫多少度。\"更絕的是他的\"天然冰箱\"——將餌料瓶埋進浸水的砂石層,兩小時後取出時瓶壁凝滿水珠。保住餌料鮮活度,就保住瞭七成勝算。

國外一位溪釣大師曾揭示:溪流釣的本質是溫度戰,1℃溫差就是生死線。

第三類:深潭苦僧,以時間換傳奇的修行者

四十度高溫下的水庫大壩,老趙守著一支拋竿,三天兩夜,目標直指百斤青魚。\"現在還在水底的,不是傻子就是龍王!\"他擰開自製的鹽汽水,水面突然冒出串氣泡:\"瞧!深溝三十米處才22℃——巨物的五星級客房。\"

去年的三伏天我曾見證過他的瘋狂:螺螄肉混合玉米粒打窩,報警器用錫紙包裹防高溫失靈。第四天黃昏,尖銳的警報撕裂熱浪!搏鬥兩小時後,近米長的草魚浮出水面。

守得住寂寞,才等得到傳奇。他拍著魚身感嘆。

我國的某水產專傢經過大量數據得出:大型魚類在酷暑會進入\"節能模式\",每周僅1-2次短時覓食窗口。老趙的堅守不是賭博,而是用汗水丈量巨物的生物鐘。

或許,那些在熱浪中紋絲不動的身影,會被一些人看作偏執的愚者。但當你見過夜釣者揚竿時驚飛的螢火蟲,嘗過溪流隱士用山泉水冰鎮的野果,喝過守潭人用魚獲熬的乳白濃湯——便明白他們釣的何止是魚,更是與天地同頻的呼吸。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40111.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