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防空竿,七招保豐收。
釣魚避免導致空竿的七個要點。我們在釣魚的時候,出現空竿的現象是常有的事,可往往我們不清楚,明明是釣上來瞭魚,可怎麼還是讓它給跑瞭,白白浪費瞭一個好的機會。下面我們就從竿的本身來解剖,來說說導致空竿的七個要點:
一、鉤:釣不中魚的鉤子問題
鉤子是釣魚的關鍵,鉤子選錯了,再好的餌料也難以釣到魚。一般能感覺到下面是小魚還是比較大的魚。動作不幹脆,魚小,幅度力度小,常常是鉤子過大,動作很清楚的空竿,可能是鉤子小瞭。鉤條粗或者鉤型不合適,也會導致空竿,或者半途跑魚。俗話說「鉤要對口,魚才會咬」,選錯鉤子,魚兒就算看到餌,也覺得吃不飽,或者覺得這鉤子不對胃口,自然就會飄走。有的老手會根據水情和魚情,選用不同大小的鉤子,有的地方魚兒嘴巴小,就得用細針的小鉤子,有的地方魚兒嘴巴大,就得用粗針的大鉤子。有的新手偏偏喜歡用大鉤子,覺得大鉤子牢固,其實這樣反而容易跑魚,因為大鉤子剛剛進入魚嘴時,魚兒還有機會把鉤子甩出來。所以,選鉤子要謹慎,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不能一味追求大鉤子。
二、線:線的粗細和彈性影響鉤魚效果
線也是釣魚的重要組成部分,線的粗細和彈性對鉤魚效果有著密切的關係。子線過粗,動作清楚卻空竿;動作不清楚,幅度不足,主線過粗。子線能細則細,這是很多釣魚老手的經驗之談。子線細,魚兒咬鉤的感覺就比較清楚,也更容易鉤住魚。子線粗,魚兒咬鉤的感覺就比較模糊,就算咬住了鉤,也很容易脫鉤。有的新手覺得子線粗壯不容易斷,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子線雖然要堅固,但也要有適當的彈性,才能更好地鉤住魚。主線的粗細也要根據釣竿的硬度來選擇,釣竿硬度高的,主線可以相對細一點;釣竿硬度低的,主線要相對粗一點,否則容易斷線。有的地方魚兒力氣大,還要適當加粗主線,以防斷線跑魚。線的質量也要好,要選擇拉力強、彈性好的線,這樣才能更好地鉤住魚,並且不容易斷線。
三、餌:餌的質量和形態決定魚的興趣
餌是吸引魚兒咬鉤的重要因素,餌的質量和形態對鉤魚效果有著决定性的影響。餌硬,透鉤性差,導致空竿;拉絲粉過多,魚小,拉著餌跑,空竿;餌過大,魚口小空竿難免。釣得好的幾次,餌總是很散,而且很大,絲很少。餌對口是前提,不對口動作會很肉。有的地方魚兒口小,就得用細小的餌,否則魚兒吃不下,自然就會飄走。有的地方魚兒口大,可以用大餌,但也要注意餌的形態,要讓魚兒容易咬到。餌的香味也要夠足,要讓魚兒聞到餌的香味,才能吸引魚兒來咬鉤。有的新手喜歡用太硬的餌,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太硬的餌,魚兒咬起来比較難,就算咬住了,也很容易吐出來。有的新手還喜歡用拉絲粉過多的餌,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拉絲粉過多的餌,容易黏住鉤子,魚兒咬起来比較難,就算咬住了,也很容易脫鉤。所以,選餌要謹慎,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不能一味追求大餌或者香餌,要選擇適合魚兒口味的餌。
四、漂:漂的靈活性和調整要適合水情
漂是釣魚的重要工具,漂的靈活性和調整要適合水情。當動作弱,調目常常選少些,同時釣目同樣減小,比如冬天,調0—3目釣1目、半目效果不錯。動作很幹脆,幅度很大,可以調得多點,釣得多點,比如調5目,釣4目。漂的大小要適應魚口的大小,適合瞭,空竿也大幅度減少。有的地方魚兒口小,就得用細小的漂,否則魚兒咬起来比較難,就算咬住了,也很容易吐出來。有的地方魚兒口大,可以用大的漂,但也要注意漂的靈活性,要讓魚兒容易咬到。漂的調整也要根據水情來進行,有的水情需要調高漂,有的水情需要調低漂。有的新手喜歡用太靈活的漂,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太靈活的漂,容易受到水流和波浪的影響,反而難以判斷魚兒是否咬鉤。有的新手還喜歡用太鈍的漂,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太鈍的漂,難以感覺到魚兒咬鉤的動作,容易錯過釣魚的機會。所以,選漂要謹慎,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不能一味追求靈活的漂或者大的漂,要選擇適合水情的漂。
五、節奏:適應魚情調整節奏
釣魚的節奏也很重要,要根據魚情來調整節奏。當魚密度過高,餌溶散性好,魚亂搶,導致動作多,空竿多,而且接連空竿,此時節奏變慢點,甚至停一下,餌拉得小點;當魚不太開口,或者口小,或者魚密度很低,降低節奏。甚至拉住大線,讓餌下降速度減慢,以適應慢口。加上逗和引,減小餌直徑,比重及霧化程度。甚至等幾分鐘下一竿,傻等。有的地方魚兒密度高,就得用慢節奏,否則魚兒吃不完餌,自然就會飄走。有的地方魚兒密度低,可以用快節奏,但也要注意節奏的適度,不能太快,否則魚兒吃不完餌,也會飄走。有的新手喜歡用一成不變的節奏,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節奏要根據魚情來進行調整,才能更好地釣到魚。所以,釣魚的節奏很重要,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才能更好地釣到魚。
六、子線長度:子線長短影響鉤魚效果
子線的長短對鉤魚效果也有著一定的影响。有很好動作,鉤餌都正常,子線也夠細的情況下,子線長度短,很容易空竿,若加長子線,效果很顯著。有時候也采用大幅度拉高鉛墜,打開太空豆。有的地方魚兒口小,就得用短子線,否則魚兒吃不下,自然就會飄走。有的地方魚兒口大,可以用長子線,但也要注意子線的彈性,要讓魚兒容易咬到。子線的長短也要根據釣竿的硬度來選擇,釣竿硬度高的,子線可以相對短一點;釣竿硬度低的,子線要相對長一點,以防斷線跑魚。有的新手喜歡用太短的子線,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太短的子線,難以感覺到魚兒咬鉤的動作,容易錯過釣魚的機會。有的新手還喜歡用太長的子線,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太長的子線,容易受到水流和波浪的影響,反而難以判斷魚兒是否咬鉤。所以,選子線要謹慎,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不能一味追求短的子線或者長的子線,要選擇適合釣竿硬度和水情的子線。
七、鉤距:鉤距大小影響釣魚效果
鉤距的大小也對釣魚效果有著一定的影响。一般情況下,鉤距大,動作誇張,容易空竿,除非釣浮。因為鉤距一大,吃上下餌漂象完全不一樣,容易造成判斷失誤,所以隻要對拉餌過程沒有大的影響,餌不黏連,鉤距還是小點好。有的地方魚兒口小,就得用小鉤距,否則魚兒吃不下,自然就會飄走。有的地方魚兒口大,可以用大鉤距,但也要注意鉤距的適度,不能太大,否則魚兒吃不完餌,也會飄走。有的新手喜歡用太大的鉤距,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太大的鉤距,難以感覺到魚兒咬鉤的動作,容易錯過釣魚的機會。有的新手還喜歡用太小的鉤距,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太小的鉤距,容易造成餌料黏連,影響魚兒咬鉤。所以,選鉤距要謹慎,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不能一味追求大的鉤距或者小的鉤距,要選擇適合魚兒口味的鉤距。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