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餌料,誘鯉上鉤!”
釣鯉魚這門技藝,講究的不單單是耐心,更是對餌料與釣具的深刻理解。老輩人常說:「餌是魚的耳朵」,這句話絕非浪得虚名。巧用餌料,誘鯉上鉤,其實有許多民間小招,只要肯花心思,便能讓魚群聞風而動,乖乖上鉤。本文就來分享一下這些經過實踐檢驗的秘訣,讓各位釣友在湖邊溪畔,都能有豐收的喜悅。
釣具的製作與選擇
釣具的搭配,如同烹飪中的調味,缺一不可。工具製作上,最關鍵的就是鉤與尼龍繩的有序佈置。老手們常常將鉤和尼龍繩象串鉤那樣並聯,每段距離保持1.5米左右,這樣既能確保餌料鋪展得均匀,又不會讓魚群因為餌料過密而猶豫不決。子線的長度,一般不超過2米,過長反而容易造成餌料散亂,影響釣效。子線要綁在鉤的長柄段中間,這樣鉤的受力點更穩,魚兒咬鉤時不容易斷線。一般來說,一根主線上綁10到15隻鉤已是不少,過多反而會讓魚覺得這是陷阱,反而不敢靠近。
餌料的準備與調制
餌的做法,實在是很有講究的。這裡要分享的一個傳家秘方,就是利用新鮮的黃牛糞。這可不是危言聳聽,黃牛糞在經過一番特殊處理後,可是鯉魚的最愛。要將新鮮的黃牛糞在烈日下暴曬乾,這一步很關鍵,暴曬不乾的糞,味道會太濕,魚兒不愛吃。等糞乾燥後,再研磨成粉狀,越細越好,這樣魚兒才能順利吞食。用時,取適量牛糞粉,加水調成半乾半濕的狀態,就像炸彈鉤用餌那樣,既有黏性又能散發出誘人的氣味。準備一些鮮稻穀,這是為了增加餌料的豐富度,鯉魚既喜歡臭,也喜歡香,這樣搭配才能讓它們食慾大開。
具體操作是,將調好的牛糞粉捏成大拇指大小的坨,然後把鉤包住,確保鉤的每一個部分都沾滿了餌料。接著,再把鮮稻穀捏在外面,這樣一來,餌料既有了牛糞的濃郁氣味,又有了稻穀的清香,魚兒見了怎會不心動呢?這套餌料準備好後,一定要把這套釣具仔細收好,防止纏在一起,那樣就前功盡棄了。
釣時的選擇與佈置
一般選夜晚釣,這也是有原因的。夜晚,水溫適宜,魚兒的活動頻率也高,而且人煙稀少,魚兒更敢隨心所欲地進食。大概太陽落山就可以放鉤了,選擇一個距離岸邊一尺左右的地方,避開水草,這樣既方便觀察,又能避免釣線被水草纏住。可將主線綁在岸邊的小樹上,這樣就不用費心去照看,可以靜靜地享受釣魚的樂趣。到夜間11點至凌晨3點,這段時間是魚兒最活跃的時段,也是獲獎率最高的時候,就準備去取魚吧。記得,裝魚的東東要大一點哦,免得魚兒裝不下,影響釣興。
鯉魚的習性與鉤法
鯉魚是夜間進食的習性,對牛糞和新鮮稻穀情有獨衷。當它們發現這樣的美食後,會毫不猶豫地將整隻餌呼入嘴裡。同時,它們會將渣用腮濾出,這就是為了鉤的設計提供了機會。此時,只要巧妙地將V型鉤濾出腮外,魚兒就上鉤了。若要逃鉤,就會掛住腮,吐也無法吐出。因為魚在水裡掙扎時,嘴和腮是閉著的,這就是老輩人說的「閉嘴鉤」的原理。這時,魚兒就乖乖就範了,只能任憑釣友帶回家享用。
各地釣友的經驗分享
不同地區的釣友,也積累了不少釣鯉的經驗。廣東的老鄉們就喜歡用米釀來釣鯉,米釀的香氣能傳得很遠,吸引附近的魚群前來。江浙一帶的釣友,則更傾向於使用蚯蚓,蚯蚓的腥味對鯉魚來說,就像是在聞到美食一樣。此外,一些地區的釣友還會使用自製的餌料,比如用豆渣、麵粉等混合一些雜草,經過发酵後,散發出獨特的氣味,也能吸引不少鯉魚前來光顧。這些經驗,都是釣友們歷經千辛萬苦才摸索出來的,非常寶貴。
一些小技巧與注意事項
釣鯉魚,除了餌料和釣具,還有一些小技巧需要掌握。比如,放鉤的時候,要輕拿輕放,避免釣線亂舞,影響釣興。另外,要經常檢查鉤子是否有咬鬚的現象,如果有,就要及时更換,避免釣不到魚。還有,要學會觀察水情,看到水中有魚群活動的跡象,就要赶紧調整釣位。此外,要注意安全,尤其是晚上釣魚,要帶好手電筒,防止摔倒或被魚鰓划傷。
釣鯉魚講究的是一種耐心和細心,只要掌握了技巧,用心去感受,就能在湖邊溪畔,體驗到釣魚的無限樂趣。巧用餌料,誘鯉上鉤,並非一句空話,而是需要釣友們用心去體會和實踐的。希望每一位釣友都能在釣魚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喜悅和滿足。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