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相餌態,精準捕捉技巧
釣組的餌、鉤、墜、漂之間的連結,主要是柔性連結。在這種狀態下,釣組中的某一元件的位移,並不等於整個釣組的位移。因此,如果孤立地分析浮漂的長短粗細、餌鉤對水底的壓力大小,得出的結論一定有誤。同是調四釣二,釣一漂深的釣組和釣十米深的釣組的靈敏度是不一樣的。同是腦線彎曲,彎曲的程度不同,釣組的靈敏度也會不同。在許多情況下,釣組的靈敏度與餌鉤的大小、餌鉤對水底的壓力大小是沒有關系的。
去年夏天,一個遠隔幾千裡的釣友出差路過我處,我們在水庫邊一起討論半水調漂問題。這個釣友半水調目後,又放長水線去確定釣目。在這時候,我說:請你檢查一下,你現在的調目是多少。他去掉釣餌一試,調四目變成瞭調二目,這個釣友好不奇怪,不知這是怎麼回事。我說,這是因為你的調漂方法有問題,你沒有註意調目的水線長度。
調漂的關鍵:水線長度
現在以調四釣零為例來分析。在調四目的時候,鉤與水底的距離必須精確確定。正確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鉛墜的重力小於浮漂浮力的前提下,先在長腦線鉤上掛一鉛皮,讓長腦線鉤觸底,調整浮漂,讓浮漂的漂尖與水面齊平。第二步,保持浮漂在水線上的位置不變,調整鉛墜,讓漂尖露出水面四目。
在單粒餌重能壓沈二目漂尖的情況下,釣組在調四目後,長腦線鉤與水底的距離必須是漂尖四目的長度。如果小於四目,下一步的釣目會大於零目,無法實現調四釣零。如果大於四目,掛餌後的餌重稍大,哪怕是大萬分之一毫克,漂尖就會沈入水中,不會與水面齊平,也無法實現調四釣零。
有些人在調四目時,隻是讓雙鉤不掛餌,懸浮於半水就行瞭,這樣調出的調四目太不準確瞭。在實驗室的條件下有時也許可以將就,一旦到瞭野外,調出的四目就會出現大的變化。
釣目與調目的區別
釣目可以多於調目,這是釣界在浮漂有靈敏點之後鬧出的又一個笑話。空鉤時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數為調目,有餌時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數為釣目,隻要餌的比重大於水,就絕不會實現釣目可以多於調目。
你可以說,我的調目隻以半水調出的那個調目為調目,或者說,我把水線、腦線的重浮力差忽略不計。是的,我們可以設想一種情況,不計算水線、腦線的重浮力差。但是,在調漂時,鉤與鉛墜的重浮力差卻萬萬不可忽略。鉛墜、雙鉤落底,不就等於調漂時去掉瞭鉛墜、雙鉤嗎?如果調漂時去掉瞭鉛墜、雙鉤,調目不會發生變化嗎?還會是調四目嗎?
腦線與水線的影響
腦線的長度,決定著釣組的餌鉤運動盲區的範圍大小,腦線越長,餌鉤運動盲區的範圍越大,釣組越遲鈍。水線的長度,決定著釣組的餌鉤運動盲區中心的高低,水線越長,釣組的餌鉤運動盲區中心越低,釣組越遲鈍。
釣組在釣一標深時,如果要確定釣組的調目,其水線、腦線的總長就要等於一標的長度,否則,就不是釣一標深的調目。釣組在釣一米深時,如果要確定釣組的調目,其水線、腦線的總長就要等於一米,否則,就不是釣一米深的調目。釣組在釣十米深時,如果要確定釣組的調目,其水線、腦線的總長就等於十米的長度,否則,就不是釣十米深的調目。
調四釣二的差異
同是調四釣二,釣組釣一標深的調目和釣十米深的調目是不同的,其不同之處 是水線的長度不同;同是調四釣二,釣組釣一標深的釣目和釣十米深的釣目也是不同的,其不同之處也 是水線的長度不同。
在確定調目的時候,要 精確確定水線的長度。其原因不隻是因為一般情況下釣線比水重,有時能明顯影響標尖沈浮。在釣線在水中的重浮力差為零時,我們還是要先確定釣線的長度。水線的長度,是確定調目、釣目的必要條件。這就和我們穿的鞋子一樣;它不但分左右,還有大小號碼的區別。鞋子的左右之分,等於調目、釣目之分,鞋子的號碼大小,等於水線的長度不同,如果把鞋子隻分瞭左右,而不管號碼大小胡配對,穿在腳上就不一定合適。一些人說的“調四釣五”、&ld”調四釣六”,就是把調目、釣目“配錯瞭對”。
“調四釣五”或“調四釣六”的錯誤
所謂的“調四釣五”,是在半水調四目後,又放長水線,使一鉤或雙鉤落底。在鉤的重力不對標尖發生作用時,標尖露出水面五目或六目。這就象人的一雙鞋。調四的水線長度與釣五的水線長度不同,這樣胡亂搭配,穿在腳上怎麼會舒服呢?釣組也是一樣,水線長度不同,調目、釣目怎麼能一樣呢?這些人把調目、釣目“配錯瞭對”,自然就無法捕捉到魚的咬口。
釣界中常有人把調漂理解錯誤,以為調目越高,釣組越靈敏。其實,調漂的靈敏度不僅取決於調目,還取決於水線、腦線的長度,以及餌鉤的重量。如果腦線太長,餌鉤的運動會受到限制,即使餌鉤有微小的動作,浮漂也不一定能及時反應過來。水線太長,則會使釣組的靈敏度下降,魚咬餌時,浮漂的動作會變得遲鈍,難以捕捉到輕微的咬口。
在實際垂釣中,釣友們常會遇到一個問題:調目調得很準,但上魚率卻不高。這時候,就必須檢查一下自己的調漂方法是否正確。是不是腦線太長了?是不是水線太長了?是不是餌鉤的重量不適合?只有將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才能調整出一個真正適合當下環境的釣組。
例如,在溪流中垂釣,水流會對釣組產生影響,這時候,就需要調整水線的長度,以及餌鉤的重量,以確保釣組能在水流中保持穩定,並能及時反應魚的咬口。在靜水湖泊中垂釣,則可以適當調長腦線,以提高釣組的靈敏度,更容易捕捉到魚的咬口。
調漂的過程,就像是在調整一個精密的儀器。每一個細節都要考慮周全,才能確保釣組能夠及時反應魚的咬口。只有掌握了調漂的技巧,才能在垂釣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別看這些細節不起眼,實際操作起來,卻需要釣友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練習和摸索。只有不斷地實踐,才能掌握調漂的精髓,成为一名真正的垂釣高手。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