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巧用魚兒反射,精準捕捉。
垂釣,其實並非簡單地將線釣進水中,等待魚兒上鉤那樣輕鬆。其背後,蘊含著對魚類行為學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對魚兒反射活動的巧妙運用。俗話說得好,「釣魚要懂魚」,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千錘百煉的經驗總結。魚兒雖然被認為是低等動物,不具備人類那樣的思維能力,但它的行為卻絕非亂來,而是機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反應的結果。這種反應,在《魚類生理學》這門學問裡,被稱為「反射活動」。這種反射活動,如同無形的導演,支配著魚兒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個行動,也是我們垂釣者研究釣技的基石。若要將垂釣玩得精通,不僅要懂釣竿、釣線、鉤組,更要懂得如何觸動魚兒那靈活的腦袋,讓它乖乖地被釣起來。 魚類的反射活動,大致可分為兩大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這兩者之間,差別可就大了去了。
非條件反射:與生俱來的本能
非條件反射,簡單來說,就是魚兒與生俱來的本能,由遺傳因子決定的一些行為。這些行為不經過任何學習,魚兒一出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就像人類天生就會呼吸、會吃飯一樣,魚兒也有著一些與生俱來的反射活動。比如說,魚兒具有趨流性,也就是喜歡跟隨水流;趨光性,也就是喜歡待在有光的地方或者躲避強光;還有我們釣魚人根據這些特性創立出來的「三趨」理論,包括趨溫、趨氧、趨食。趨溫,就是魚兒喜歡待在溫度適合它的地方;趨氧,就是魚兒需要足夠的氧氣才能生存;趨食,就是魚兒對食物的渴望。這些都是魚兒與生俱來的本能,是它們生存的基礎。
舉個例子,夏天炎熱的時候,魚兒會跑到深水區避開炎熱;冬天寒冷的時候,魚兒會跑到淺水區尋找溫暖。這就是趨溫的本能反應。又比如,當水中的溶氧量低時,魚兒會游到水面呼吸空氣。這就是趨氧的本能反應。還有,無論是什麼魚,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吃東西。這就是趨食的本能反應。我們垂釣者,就是要利用這些魚兒與生俱來的本能,來引誘它們上鉤。
舉例來說,夏天我們要找魚,通常會去深水區,因為魚兒趨溫的本能,會讓它們跑到深水區避開炎熱。冬天我們要找魚,通常會去淺水區,因為魚兒趨溫的本能,會讓它們跑到淺水區尋找溫暖。還有,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我們都要準備適合當前水溫的餌料,因為魚兒趨食的本能,會讓它們對適合的餌料產生興趣。這些,都是我們垂釣者需要了解的魚兒本能反應。
再來聊聊趨流性。魚兒喜歡跟隨水流,這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環境中,習慣了在水中游動。在河流或者湖泊中,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對魚兒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說,水流湍急的地方,魚兒需要費力才能游動,這對於體力較弱的魚兒來說,是不利的。而水流平緩的地方,魚兒可以輕鬆地游動,這對於它們來說,是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所以,我們垂釣者,在選擇釣點時,也要考慮水流的因素。通常來說,我們會選擇水流平緩的地方作為釣點,因為這樣更容易引誘魚兒上鉤。
趨光性也是魚兒的一個重要本能反應。魚兒對光線的敏感程度不一樣,有的魚兒喜歡待在有光的地方,有的魚兒則喜歡躲避強光。這取決於它們的生存環境和習性。比如說,夜行性的魚兒,比如鯉魚,就喜歡在夜間活動,這是因為它們在夜間更容易捕捉到食物,也更容易躲避天敵。而白天活動的魚兒,比如草魚,就喜歡在白天活動,這是因為它們在白天更容易找到食物,也更容易進行繁殖。
我們垂釣者在選擇釣點和釣法時,也要考慮魚兒的趨光性。比如說,在白天釣魚,我們會選擇有陰影的地方作為釣點,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強光對魚兒的干擾。而在夜間釣魚,我們則可以選擇任何地方作為釣點,因為這時候魚兒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會降低。
魚兒的趨流性、趨光性、趨溫性、趨氧性、趨食性,都是它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是我們垂釣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識。只有深入了解魚兒的本能反應,才能更好地利用它們的本能,來提高釣魚的成功率。
條件反射:後天學習的經驗
與非條件反射不同,條件反射是魚兒後天發生的反應,它是機體對內外多次並發的、相同的刺激產生規律性的反應。這種反應,是通過學習得來的,是魚兒在生活過程中,根據經驗積累下來的。例如,「敲盆餵食」,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條件反射例子。我們每次餵魚的時候,都會敲一下盆,這樣就會產生一種聲音刺激。經過反復多次的敲盆餵食,魚兒就會學會聽到敲盆的聲音,並且會將這種聲音與食物聯繫起來。這樣,當我們 敲盆的時候,即使不餵食,魚兒也會游過來。
除了「敲盆餵食」,還有很多其他的條件反射。比如,有些魚兒會學會聽到特定音樂的聲音,並且會對這種音樂產生反應。又比如,有些魚兒會學會聽到特定人員來到魚塘的聲音,並且會對這種聲音產生反應。這些都是條件反射的例子。
條件反射對於我們垂釣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可以利用條件反射來引誘魚兒上鉤。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播放特定的音樂,來引誘魚兒上鉤。又比如,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特定的餌料,來引誘魚兒上鉤。這些方法,都是基於魚兒的條件反射來設計的。
舉個例子,有些釣友會在釣魚的時候,使用風鈴來吸引魚兒的注意。風鈴會發出清脆的聲音,這種聲音對於魚兒來說,是一種新的刺激。經過反復多次的使用風鈴,魚兒就會學會聽到風鈴的聲音,並且會對這種聲音產生反應。這樣,當我們 使用風鈴的時候,即使不使用餌料,魚兒也會游過來。
還有,有些釣友會在釣魚的時候,使用特定的香氣來吸引魚兒的注意。這些香氣對於魚兒來說,也是一種新的刺激。經過反復多次的使用這些香氣,魚兒就會學會聞到這些香氣,並且會對這些香氣產生反應。這樣,當我們 使用這些香氣的時候,即使不使用餌料,魚兒也會游過來。
條件反射對於我們垂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可以利用條件反射來引誘魚兒上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使用條件反射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過度使用,否則會讓魚兒產生疲勞,從而影響釣魚的效果。
刺激與反應:垂釣的藝術
刺激和反應,是一組因果關系,是魚兒行為的基礎。每一個刺激,都會引起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反應。而每一個反應,都是對刺激的一種回應。這種刺激和反應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有規律的,也是可以預測的。誰掌握了這些規律,並在實踐中得手,誰就是真正的釣魚高手。
在垂釣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地對魚兒進行刺激,期望它能產生我們想要的反應,也就是上鉤。而要讓魚兒產生上鉤的反應,我們就需要了解魚兒的習性,並且根據魚兒的習性來設計刺激的方法。
比如說,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餌料來刺激魚兒。魚兒對於不同的餌料,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有的魚兒喜歡吃活餌,有的魚兒喜歡吃死餌,有的魚兒喜歡吃麥麥,有的魚兒喜歡吃蚯蚓。我們需要根據魚兒的喜好來選擇適合的餌料,才能更好地刺激魚兒,讓它們上鉤。
又比如,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鉤組來刺激魚兒。魚兒對於不同的鉤組,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有的魚兒喜歡吃大鉤,有的魚兒喜歡吃小鉤,有的魚兒喜歡吃鈎條,有的魚兒喜歡吃鉤座。我們需要根據魚兒的喜好來選擇適合的鉤組,才能更好地刺激魚兒,讓它們上鉤。
還有,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釣法來刺激魚兒。魚兒對於不同的釣法,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有的魚兒喜歡吃拖餌,有的魚兒喜歡吃逗餌,有的魚兒喜歡吃投餌,有的魚兒喜歡吃遠釣。我們需要根據魚兒的喜好來選擇適合的釣法,才能更好地刺激魚兒,讓它們上鉤。
垂釣,並非簡單地將線釣進水中,等待魚兒上鉤那樣輕鬆。它需要我們對魚兒的行為學有深入的理解,需要我們對魚兒的反射活動有巧妙的運用。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讓我們在垂釣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更加樂在其中。
俗話說,「釣魚要懂魚」,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千錘百煉的經驗總結。只有深入了解魚兒的行為,才能更好地利用它們的行為,來提高垂釣的成功率。也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才能體會到垂釣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垂釣的魅力。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