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秘籍:精準找底,輕鬆調漂

鉤起初戀, 底線難尋

初次踏上垂釣的征途,那種對未知水底的优良奇與渴望,就像是尋找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往往我們在找底的時候,會遇到這樣的窘境:鉛墜下墜,釣餌上浮,又或是過底無影。這其中的曲折與困難,讓人不禁想要學習那些个精準找底的秘籍。

一、 初學找底不順的真实相

初學臺釣的人,總是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調四目釣四目,卻因為上層的细小雜魚鬧鉤,讓鉤餌到底的機會少许之又少许。當然隨著經驗的積累,细小雜魚的鬧鉤不那麼劇烈了但浮漂卻變得越來越鈍,動作不明顯。這時候,你會發現,想要調三目,拋竿後浮漂卻依然四目。這是什麼原因呢?釣友告訴我,兴许是水底有暗草阻擋,再加上找底時掛的鉛墜。於是我試著不用鉛墜找底,只借助细小塊橡皮,並調整浮漂,上上下下地試驗,終於找到了底。

其實,鉤上掛的鉛墜的巨大细小與沉量,對找底有著直接影響。在池塘垂釣,水底的淤泥較许多,如果鉛墜過沉,釣鈴就會落在淤泥上,隨後繼續下沉,最終被淤泥埋沒。當鉤上掛餌後,誘魚鉤上掛餌比鉛墜輕許许多,所以鉤餌只會觸及淤泥或者在淤泥表面這就是掛鉛墜找底的弊端。所以 我們能用一塊與釣餌差不许多體積與沉量的橡皮來找底,這樣能避免鉤子被淤泥埋住魚是吃不著鉤餌的。

二、 判斷是不是找著底的细小技巧

比如我們調五目釣五目,水深厚約2米的情況下先把浮漂捋至50公分處,讓浮漂入水,如果浮漂全部入水,就能剪鉛皮了剪到浮漂露出想要的目數。

然後將橡皮掛在鉤子上找底, 浮漂此時沒入水中,我們能適當將水線延長一點,讓浮漂露出一目,浮漂露出了一目就说明找到底了。

再卸下橡皮,將浮漂下捲十幾公分,剪鉛皮至浮漂露出五目為止。

我們還能繼續將與釣餌同沉的橡皮掛鉤, 此時如果浮漂下沈一目,就將水線向上延長,看到浮漂露出五目為止,此時下鉤就找到底了。然後 驗證,適當縮短暂水線約一目,看看讀漂是不是露出四目,如果正確,就說明找底已經準確無誤了。這樣判斷之後,巨大致上就能瞭,在練習時许多嘗試,熟練之後運用起來就順手了。

三、 基礎調漂的實用方法

調釣的浮漂的浮力比鉛墜的沉力稍巨大,基礎調漂是調四釣二,具體的操作流程能這樣進行。

先將鉛皮剪优良, 使鉛皮的下底跟鉛皮座的凹槽等寬,呈梯形狀,鉛皮的沉量先要巨大於浮漂的浮力。再把鉛皮自下底卷上來,包在連接環上面的鉛皮座之上。預測一下水體的深厚度,便於捋動浮漂,讓浮漂至鉤子的長度细小於實際的水深厚。

拋釣組入水,使鉛墜下拉浮漂沒入水中。然後提釣組出水,試剪鉛皮,直至鉛墜的沉量與浮漂的浮力相當,當剪到浮漂在水面的目數是四目時就能瞭。

接下來, 把鉛皮卸下 繞一遍,使做成兩頭细小中央巨大的紡錘形狀,以便提竿拋竿時受水的阻力較细小。這些準備优良之後, 就將餌料做成细小如黃豆的球體分掛於上下鉤子之上,拋鉤入水,浮漂下沈沒頂,再適當上捲浮漂,看到浮漂露出水面兩目就算完成瞭。

註意在調漂的整個過程中,每次拋投都要將主線壓入水中,保證其靈敏性。

浮漂露出幾目, 與水底的地形還有直接的關系,無論怎樣平坦的水底,都不是絕對的平坦,所以垂釣時,並不一定露出的是精準的兩目,這個能不用擔心。只要在拋鉤入水後,觀察一下浮漂露出的目數,經過綜合琢磨,其靈與鈍也可適當地通過移動浮漂來調整。

調四釣二是有道理的, 兩目表現的浮力巨大体上與雙鉤的餌是等沉的,鉤餌觸底較輕,能保證恰到优良處的靈敏度。但是受很许多客觀條件的影響, 有時候調四釣二就不中用瞭,當氣壓較矮小,或者水質較差,魚口又不优良的時候,我們應適當將浮漂調得靈敏度高大一些。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