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走水別犯愁,反而是個難得的機會,這樣釣竿稍像磕頭!
上周我和小陈一块儿在河边钓鱼,只见他一次次甩竿,可第 8 次甩竿后,那浮漂又被水流冲得像“水上漂”一样,他气得脸都红了,差点就把竿子撅了。我掏出烟点上,跟他说:“急啥呀?就这水流速度,正是钓大鱼的好时候。
本文共計1365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6分鐘。

上周我和小陳一塊兒在河邊釣魚,隻見他一次次甩竿,可第 8 次甩竿後,那浮漂又被水流沖得像“水上漂”一樣,他氣得臉都紅瞭,差點就把竿子撅瞭。
我掏出煙點上,跟他說:“急啥呀?就這水流速度,正是釣大魚的好時候。”話剛說完,我那貼著水皮走的浮漂“嗖”地一下紮進水裡,一條1斤重的野生大板鯽上鉤瞭。
這事兒讓我回想起十年前在朱莊下遊的經歷。當時暴雨過後,水翻滾著白沫,好多當地釣友一看這情況都在收竿。我卻沒走,結果還趁機釣到瞭 7 條鯉魚。
其實啊,走水對釣魚人來說,反而是個難得的機會,今天我就把心窩子裡的話掏出來,跟大夥講講在這種看似不利的情況下該怎麼釣魚。
咱們先說說為啥水流是天然的“魚群召集令”。魚可不傻,它們對“水情”的瞭解不比咱們差。當水流加速的時候,水底就像開瞭一傢熱鬧的自助餐廳。
首先,溶氧量會大幅提升。水流相互摩擦會產生氣泡,這就好比給魚開瞭個製氧機。就像去年夏天,我在一個悶熱的閘口釣魚,走水的區域魚口特別好,而旁邊靜水區的浮漂卻一動不動。
其次,食物會隨著水流大量遷徙。枯枝爛葉裹挾著昆蟲卵、藻類等順著水流往下遊,在江蘇釣運河的時候,我發現貼著岸邊的洄水灣總能截住這些“美味快遞”,聚魚的效果比打窩還好。
另外,水流對魚來說就像健身房,它們要對抗水流就得不停地遊動,新陳代謝加快瞭,看見餌料就忍不住咬。就有一回在激流區釣馬口魚,那魚咬餌的勁頭可足瞭。
不過,走水釣魚得遵循“三大軍規”。先說釣位選擇,別和水流硬碰硬,要找那些自然形成的障礙物。比如橋墩背後,去年我在大橋下,水流在橋墩後面形成瞭漩渦,我在那兒下鉤,二十竿下去就釣到瞭 15 條黃辣丁。
還有倒樹下遊,我記得在華陽湖,專門挑被沖倒的楊樹根附近下鉤,鯉魚一條接一條地上鉤。再有凸出石灘,水流遇到凸出的石灘會分叉,從而形成天然的魚道。
釣組方面也要講究。鉛墜別舍不得用,走水的時候我一般會用比平時重 2 號的鉛墜。上個月在八一走釣,我用 15 克的鉛墜貼著水底走,專門釣底層的鯽魚。子線可以放長到 30 公分,讓餌料隨著水流自然擺動。
我試過,50 公分長的子線,鱸魚追著咬。還有漂相,走水時頓口可能不太明顯,要學會看“浮漂加速”。有一次在急流區,浮漂突然提速半目,我一提竿,好傢夥,是一條 4 斤重的草魚。
餌料也有門道,要玩點“障眼法”。要是水流太快,就改用玉米、麥粒等硬餌。去年七裡河走水的時候,掛發酵麥粒的釣友明顯比用商品餌的釣友釣得多。餌料顏色也有講究,渾水適合用熒光黃,清水適合用深紅。
我實測過,渾水的時候,黃色軟蟲比棕色軟蟲上魚率多 60%。另外,加點黏粉或麻團粉,讓餌料能在水裡多堅持一會兒。有次在走水的水庫,我的餌料比鄰座的多堅持瞭 5 分鐘,結果我就連竿釣上瞭三尾大鯉魚。
不同魚種對水流也有不同的偏好。鯽魚喜歡貼著河底遊動,走水的時候,它們會緊貼河底的凹槽。用跑鉛釣法讓鉤餌沈底,去年我這麼釣,還釣到過 380 克的黃金鯽呢。
翹嘴喜歡在主流與洄流交界處伏擊獵物,有一回我用 15 克亮片斜切拋向水流交匯處,路亞竿差點被拉彎。鯰魚則是“渾水摸魚”的行傢,暴雨過後水流變渾濁,用雞肝剁碎拌泥巴打窩。我曾夜釣兩小時就拉上來好幾 條胡子鯰。
些到最後,走水並不是咱們釣魚的阻礙,反而能成為助力。這就好比打麻將,不會算牌的人覺得牌不好,可高手卻能利用好牌型胡個清一色。下次再遇到走水的情況,別急著收竿,換個方式試試。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0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