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鯉魚要“釣窩邊”,可很多人釣瞭半天,餌料還在窩子裡!

我想很多钓友都听过“鲤鱼要钓窝边”这句话,这个主要是为了实现窝饵分离,保证鲤鱼进窝可以尽快地吃到钩子上的饵料。“钓窝边”说起来简单,可实际操作并不容易,毕竟水下的情况我们看不见,只能凭感觉、靠经验去操作。

本文共計1243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5分鐘。

我想很多釣友都聽過“鯉魚要釣窩邊”這句話,這個主要是為瞭實現窩餌分離,保證鯉魚進窩可以盡快地吃到鉤子上的餌料。

“釣窩邊”說起來簡單,可實際操作並不容易,畢竟水下的情況我們看不見,隻能憑感覺、靠經驗去操作。

老釣友多半是沒啥問題的,新手就難說瞭,可能你以為自己是在釣窩邊,實際上釣瞭半天鉤餌一直都在窩料中~

釣窩邊需要怎麼打窩(一)

打窩分兩方面,一方面是註意窩料入水的位置,這個需要結合水底的地形以及你的調漂方式來看。正常調漂,且水底的坡度不是很大,那我們打在浮漂後面半米至一米的位置就行瞭。

如果水底平坦、水不深,但我們玩的是跑鉛,直接打在浮漂的位置也可以,因為跑鉛時下面的水線是傾斜的,鉤餌的實際位置本身就在浮漂前面。

如果釣點水底坡度比較大,那麼窩料就要離浮漂遠一點瞭(也是打在浮漂內側),因為窩料可能會往前滾一段距離。

離浮漂多遠呢?大概1~2米的位置,具體要看水底有多陡,還得結合鯉魚體型來看,個體要是不大就近一點,主攻十斤八斤的大鯉魚窩餌就隔的遠一點,2~3米都可以。

釣窩邊要怎麼打窩(二)

一方面我們的窩子要打的稍微集中一點。理論上夏天魚活躍、窩料沒必要很集中,相反打的散一點誘魚範圍更大,可我看過很多新手打窩,簡直是天女散花,窩料打的越散,我們後期要想實現“釣窩邊”就越難。

因為打的散,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的窩點具體在哪!這也是我為什麼會在標題說很多人釣瞭半天,其實鉤餌一直在窩子裡的原因。

釣大魚多數都是用長竿、釣遠,此時就不要手拋窩瞭,盡量用打窩勺,而且打窩勺也不一定完全打準,得掌握方法還得多練。

第二個方面是“釣窩邊”比較適合打重一點的窩子,倒不是說野釣大魚非得重窩才行,我的意思是重窩才需要鉤餌分離,如果你隻是丟個一小把窩料,魚三兩下就吃完瞭,很快能吃到鉤餌的。

釣窩邊如何操作

所謂釣窩邊,指的是釣窩子的外圍,既然是外圍,那就意味著前後左右都可以,但很多釣友默認是釣窩子的前面,這其實不對。

比如咱們釣一些二道坎的位置,如果你的窩料恰好打在坎上,魚也在坎上,而你釣的是窩子前面、一直釣坎下,效果就不好,此時需要釣窩子後面或者兩側。

還有一點是關於“逗釣”,當浮漂長時間沒動靜,我們總是習慣提一提魚竿讓餌料“動起來”,讓魚更好地發現。尤其是窩子裡冒魚星,浮漂卻始終沒動作,這時大傢可能逗的更頻繁,幅度也會下意識大一些,生怕魚發現不瞭。

逗釣確實會吸引魚的註意,但頻繁引逗並不好,有可能引起魚的警惕,特別是用粗鉤大線大浮漂的情況下,你一逗不僅餌料在動,鉛墜也會晃來晃去,大魚很容易跑掉的。

本身釣窩邊,釣餌和窩料分離,釣餌就很醒目瞭,魚遲早會發現的,沒必要再畫蛇添足,即使要逗,也是輕擡釣竿,讓餌稍微的動一下,不能太頻繁、也不要老是起竿,玉米完全可以死守,商品餌的話就把餌料打黏一些。

當我們釣到一條大魚瞭,可以適當補一點窩子,補窩的話就不需要距離很遠瞭,朝著鉤餌的位置丟下去就行,散一點也沒事,但補窩的量不要很多,不然下一條魚就要等到猴年馬月!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03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