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時鉛皮坐打開好還是固定好?老釣友分享真實體驗!

#野钓铅皮坐打开好还是固定好#铅皮座这个小东西,说重要吧,它不过是线组上的一个小配件;说不重要吧,有时候它却能决定你今天的鱼获。我真正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是在去年秋天的一次垂钓经历之后。那天清晨,水库边的雾气还没散尽,我和老陈各自选了个钓位下

本文共計1275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6分鐘。

#野釣鉛皮坐打開好還是固定好#鉛皮座這個小東西,說重要吧,它不過是線組上的一個小配件;說不重要吧,有時候它卻能決定你今天的魚獲。我真正開始重視這個問題,是在去年秋天的一次垂釣經歷之後。那天清晨,水庫邊的霧氣還沒散盡,我和老陳各自選瞭個釣位下竿。

老陳的浮漂就像裝瞭彈簧似的,時不時就來個漂亮的頓口。而我這邊呢?漂像倒是挺活躍,可提竿十次有九次是空的。\"你鉛皮座是不是鎖死瞭?\"老陳一邊摘魚一邊問我。我這才註意到,他的鉛皮座是微微打開的狀態。

說實話,在這之前,我對鉛皮座的態度很隨意。不就是固定鉛皮的嗎?開不開能有多大區別?可那天我試著把鉛皮座打開約莫一厘米,結果接下來的兩個小時,魚護裡的鯽魚數量直接翻瞭一倍。這事兒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不起眼的小配件。

不過話說回來,鉛皮座開合的效果似乎並不是絕對的。上周在另一個釣點,同樣的打開方式卻讓我吃瞭癟。那天的魚情很奇怪,漂像明明很漂亮,可就是釣不上來。後來我把鉛皮座重新固定,反倒開始上魚瞭。這讓我想起老釣友常說的一句話:\"釣魚沒有標準答案,隻有適不適合當下魚情。\"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鉛皮座開合的程度其實很有講究。開得太大,主線容易彎曲,信號傳遞反而會失真;開得太小,又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我見過有人把鉛皮座完全打開,推到漂座下面,結果走水時浮漂信號亂得跟什麼似的。也見過死守固定模式的釣友,在輕口季節怎麼也釣不上魚。

有意思的是,不同的魚種對鉛皮座狀態的敏感度似乎也不一樣。鯽魚、白條這類魚,打開鉛皮座效果往往很明顯;而像青魚、草魚這樣的大體型魚種,有時候固定狀態反而更好。這或許跟它們的就餌習慣有關?說實話,我也說不準,釣魚這事兒有時候就是充滿瞭不確定性。

記得有次在野河邊遇到一位用竹竿釣魚的老者,他的釣組簡單得令人發指——主線直接綁個鉛墜,連鉛皮座都不用。可人傢就是能釣上魚,而且個頭都不小。\"釣魚啊,關鍵是要知道魚今天想怎麼吃。\"老人這話聽著有點玄,但細想卻不無道理。

現在的我,每次出釣前都會根據當天的魚情來決定鉛皮座的狀態。如果是釣淺水或者魚口輕,我會選擇打開1-2厘米;要是釣深水或者目標是大魚,則傾向於固定。有時候實在拿不準,就準備兩套線組,一套打開一套固定,哪個上魚用哪個。這種笨辦法雖然不夠高明,但確實管用。

說到底,釣魚的魅力或許就在於這種不確定性。今天管用的方法,明天可能就不靈瞭;這個釣點好使的招數,換個地方就失效。鉛皮座的開合隻是眾多影響因素中的一個,重要的是保持觀察和調整的靈活性。就像我常跟釣友們說的:魚情在變,我們的釣法也得跟著變。

最近我養成瞭個新習慣:每次調整鉛皮座狀態後,都會在釣魚日記裡記下當天的魚情和效果。幾個月下來,倒是總結出一些規律,不過這些規律也時常被打破。也許這就是釣魚的樂趣所在——永遠有新的問題等著我們去發現,去解決。

所以下次當你為鉛皮座該開多大而糾結時,不妨放輕鬆些。試著多觀察水情魚情,多嘗試不同的狀態。畢竟,釣魚的樂趣不僅在於收獲,更在於這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誰知道呢?說不定下次微調鉛皮座時,你就能找到那個讓魚瘋狂咬鉤的\"甜蜜點\"。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0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