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會打樁、鯽魚會涮餌、鰱、鳙三板斧,你知道這其中的秘密嗎?

文:独钓寒江雪编辑:独钓寒江雪说到钓鱼,在中国内陆,永远绕不开两种鱼,那就是鲫鱼、鲤鱼。虽然它们并不是拉力及手感最好的鱼种。

本文共計3033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13分鐘。

文:獨釣寒江雪

編輯:獨釣寒江雪

說到釣魚,在中國內陸,永遠繞不開兩種魚,那就是鯽魚、鯉魚。

雖然它們並不是拉力及手感最好的魚種。

但鯽魚、鯉魚分佈在我國的各種大小水域之中,自然成為釣魚人主要的目標魚之一,雖然它們帶來的手感卻並不如其它魚,但是他們廣泛的分佈,成就瞭它們在釣魚圈大、小王的位置。

最近幾年,很多釣友喜歡上瞭鰱鳙,因為鰱鳙的三板斧給釣魚人的感覺相當刺激。

還有一種魚,體型雖小,拉力值卻相當爆表,被稱為魚中小螞蟻,為瞭釣到它,很多釣友奔赴上百裡。

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它們之間的拉力及手感上的對比。

鯽魚

鯽魚是為數不多會涮餌的魚,尤其是那些“久經沙場”的大板鯽,它們咬到魚鉤後,一旦察覺到異常,就會立在原地,讓魚鉤在嘴邊輕輕吸食。

現在大部分釣友喜歡選擇商品餌,在鯽魚涮餌時,如果浮漂調的略鈍,是不會出現任何動作的。並且它們每一次吸鉤,都會帶走鉤子上散落的餌料。

所以,這也是傳統釣更容易釣到大板鯽的原因之一,朝天鉤加七星漂除瞭靈敏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選用的蟲餌,任憑是在“狡猾”的鯽魚,也休想在傳統釣上占到任何便宜。

同體型下,因為身型原因,鯽魚比鯉魚爆發力略強,但是耐力不及鯉魚,手感較清晰。

科普大板鯽飲食冷知識:

最後普及一點,就是很大“大師”會告訴你越大個體的野生鯽魚,就越喜歡糧本味的餌料。

這是典型的“忽悠”人,大傢千萬不要相信。

但凡是釣過鯽魚,都明白它的食性。

大個體的野生鯽魚在覓食過程中,本身就比較謹慎,否則,早就被釣走瞭。

在夏季,氣溫較高時,它們更喜歡穀物的味道。

但凡到瞭冬季,再用穀類釣的話,一釣一個空軍,誰都知道這時候該用蚯蚓紅蟲瞭,隻有那些“大師”卻假裝不知道。

其核心原因就是他們要賣餌料,而商品餌市場在冬季屬於淡季。

大傢想一想:商品餌中加穀物的成本高還是加蝦粉蠶蛹成本高?

“大師”用歪理論來辯證低成本的穀物含量高的餌料優勢更大,從而把低成本餌料順理成章的賣上高價錢。

鯉魚

鯉魚和很多魚相比,爆發力都相對要弱,其是要表現就是在釣到鯉魚的時候,鯉魚發力往往是比較穩的。

不要拿黑坑中那些鯉魚來對比,首先黑坑中的鯉魚個體太小,其次是無論爆發力還是持久力,都軟綿綿的。

野生鯉魚比黑坑中難釣的多,如果刨除密度原因之外,就是鯉魚的膽子非常小。

因為在上萬條野生鯉魚苗中,能長到5斤重以上的,不足20條。在魚苗期間,碰到天敵之類的,就能折損一多半,剩下的長到一兩重開始,膽子還是相當大的,吞鉤迅猛。

再到二三斤重,經過大浪淘沙,被網、被電、被釣等,剩下可能最多隻有20條能長到5斤重以上,這種淘汰機製,把膽子大的,吃餌兇的全都淘汰瞭,剩下的這20條鯉魚,都是一等一的“魚精”。

它們雖然膽小謹慎,但並不代表它們智商高,魚始終是魚。

鯉魚打樁辟謠:

很多人都知道鯉魚打樁,說是鯉魚知道咬到鉤瞭,故意往水底鉆,或者是水草叢裡鉆,認為鯉魚的智商非常高。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大傢切莫以訛傳訛。

我在幾十年前就碰到過鯉魚打樁,那時候釣魚用的自製竹竿魚竿,後來也多次碰到鯉魚打樁的現象。

之前碰到鯉魚打樁,感覺既興奮又倒黴。因為拿它沒有辦法,誰野釣會整天用大綜合大號線?

隻要緊著它,用另一隻手用力拍打竿子,讓魚竿產生振動,通過魚線傳遞給它,多試一會,它自己就出來。

其實,鯉魚打樁的原因很多人不清楚,都在以鯉魚智商高為由,以訛傳訛罷瞭。

鯉魚為什麼要打樁?

這就要從鯉魚的習性說起瞭,許多釣魚人普遍認為,隻有大個體的鯉魚才會打樁,因為遇到鯉魚打樁,一般都是5斤以上的鯉魚。

其實小鯉魚也會打樁,隻是沒有打樁的機會。

鯉魚打樁就是鯉魚被魚鉤刺到,產生驚嚇後,開始向深水區逃竄,在遊動的過程中,我們發力帶動魚竿傳遞到鯉魚的嘴上,牽製著它。

鯉魚就會感知到危險後,會在可遊動的範圍內,一頭紮進河床的泥沙中,或者水底的草堆裡。

有點像鴕鳥把頭紮進土裡的道理一樣,鯉魚一旦拱進泥土中,如果硬拔的話,不是斷線就是斷竿,或者把魚鉤拉直。

河水退後,我們把腳擰在河床上,會陷進去,拔的時候很用力,這也是一樣的。

鯉魚並不知道我們釣到它瞭,它打樁的主要原因是害怕。

小鯉魚不會打樁是因為我們釣到小鯉魚,直接就拉出來瞭,根本沒有機會打樁。

而再大的鯉魚,20斤以上的超大個體,也不打樁,直接向深水奔去,直接就是斷子線。除非我們用的大物桿,大號線組。但是平時野釣,誰也不是麒麟臂,舉著“鋼筋棍”釣魚,體驗也比較差,野外環境,也很難碰到大魚。

鰱鳙

其實,很早以前,就有很多人喜歡釣鰱鳙瞭。

之前去水庫釣魚,那時候環保並不嚴格,水庫雖然是飲用水源,但是很多水庫上面都有很多養魚的網箱,捕魚技術也沒有現在這麼厲害,又是新能源捕魚又是高科技聲吶網魚的。

那時候就是拋網,並且釣魚佬也很少。

很多水庫釣魚,人傢允許你釣魚,但是釣到鰱鳙必須放回去。

因為鰱鳙的爆發力比較大,所以很多釣魚佬開始慢慢喜歡上瞭釣鰱鳙。

那時候3.6米就是鯽魚竿,4.5米釣鯉魚,5.4米釣鰱鳙。

哪有現在的7.2米、8.1米,真有人拿這麼長的竿子,也會成為笑柄。

然而,5.4米的魚竿碰到二十斤的鰱鳙,現在回想起來,簡直就是噩夢,釣一天後,第二天渾身肌肉酸疼。

這是次要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爆竿,一天爆兩根竿子,在正常不過瞭。

那時候釣鰱鳙,我們這邊都用的是大力馬線。

這樣不行啊!每次都爆竿,慢慢的人們發現,海竿釣鰱鳙更為合適,利用漁輪的卸力,能輕鬆化解鰱鳙的三板斧,即便是五板斧、十板斧,也是手拿把掐。

水怪籠的出現,搭配海竿使用,讓釣鰱鳙變成瞭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但是鰱鳙沒有瞭三板斧的加持,樂趣性大幅降低。

直到後來長竿流行起來之後,鰱鳙再次出現在釣魚人的視野之中。

因為鰱鳙渾身長滿白肉,肌間刺多,導致爆發力強,但是持續力極差,三板斧後,就成瞭任人宰割的羔羊。

釣鰱鳙:

追求手感,選擇手竿作釣,誘魚偏慢。追求魚獲,海竿加水怪籠,效率高,拋的遠,能釣那些遠離岸邊的鰱鳙。

那些拉力驚人的魚

溪石斑:這可是個狠角色,同樣體型,應該沒有魚會比它拉力更大。如果體型能長到5斤以上,那必將是爆竿之王。

它們生活在溪流之中,為瞭釣到它,每次釣魚少則行車百裡,很多人喜歡玩溪流釣,其目的就是溪石斑。

鯪魚:不管是土鯪還是麥淩,手感上直接給釣魚佬拉滿,它擁有鰱鳙的爆發力,並且又有鯉魚的持久力。

其中,土鯪被釣到後,一直猛力沖擊。而泰鯪相對穩當,它們不僅拉力大,還有持久力,隻要釣上一次鯪魚,就會喜歡上這種感覺。

軍魚:有人說它是淡水之王,這隻是中誇張的說法,但是在溪流中釣到大軍魚,那簡直是釣魚過程中最美的一種享受,軍魚有驚人的爆發力和極強的耐力。

溪石斑雖然比軍魚更有勁,但始終受到體型的控製。軍魚長到一定體型之後,在水中咬到鉤後,能爆發出非常大的掙紮力,甚至敢跳出水面與釣魚佬展開博弈,其產生的巨大拉力,能將三本鉤擰成麻花。

很多人釣到大軍魚後,都是因為鉤子被拉開,或者變形導致的脫魚,這在其它淡水魚中,是不多見的。

你認為哪種魚的爆發力和耐力比較強呢?或者你喜歡釣哪種魚呢?在評論區打出來吧!

享受當下的快樂,因為這一刻正是你的人生。我是獨釣寒江雪,一個沈迷於江河湖泊的釣魚人。

記得點贊收藏呦,畢竟人海茫茫,相見是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3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