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釣魚人,這幾個知識點都不知道,活該被旁邊大爺眼神殺!

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得从上周说起。那天我在河边溜达,看见个小伙子正跟一包红虫较劲,那手忙脚乱的样子,活像是新媳妇第一次见公婆。结果一个没拿稳,整包虫全撒了,红彤彤的虫子在钓箱上蠕动,看得我直咧嘴。旁边坐着的老爷子哼了一声:"连红虫都不

本文共計1537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7分鐘。

寫這篇文章的想法得從上周說起。那天我在河邊溜達,看見個小夥子正跟一包紅蟲較勁,那手忙腳亂的樣子,活像是新媳婦第一次見公婆。結果一個沒拿穩,整包蟲全撒瞭,紅彤彤的蟲子在釣箱上蠕動,看得我直咧嘴。旁邊坐著的老爺子哼瞭一聲:\"連紅蟲都不會掛鉤?要不...改天我教你?\"那語氣,那眼神,嘖,我都能感覺到小夥子的尷尬從後背滲出來瞭。

其實,每個釣魚人都有過這種恨不能鉆進魚護裡的時刻。有些事,說大不大,但要是不知道,真能在水邊鬧出不少笑話。就拿魚線來說,你可能覺得隻要沒斷就能一直用?那可不一定。

我見過太多人,線都用得發黃起毛瞭還舍不得換,結果關鍵時刻給你來個\"啪\",大魚帶著你的漂就跑瞭,留下你在岸邊傻眼。尼龍線最怕曬,曬上十幾個大太陽天,強度能掉四成。PE線呢,打結的地方多磨幾次就得剪,要不然就跟用過的牙簽似的,很容易斷。

說到這個,我突然想起去年夏天的事兒。那天特別悶熱,老王在岸邊很無奈,他的浮漂就跟焊在水面上似的,一動不動。\"見鬼瞭,昨天還連桿呢!\"他嘟囔著。

我過去一看,好傢夥,他的漂調太鈍,餌都沈到淤泥裡去瞭。後來才知道,他忽略瞭水溫會讓漂尾膨脹這茬。這就像冬天穿棉襖夏天穿短袖,漂也得隨溫度變化調整啊!

魚護裡的學問也不少。很多人覺得把魚護往水裡一扔就萬事大吉瞭,其實魚在裡面可能正憋得慌。你想啊,三五條魚擠在那個小空間裡,跟早高峰的地鐵似的,能不難受嗎?

我見過最誇張的是老李,釣瞭半天魚,最後發現魚護裡的魚全翻肚皮瞭——水溫太高,溶氧耗盡,魚都給悶死瞭。現在我都習慣性地每隔個把小時就把魚護提起來晃晃,讓魚透透氣。

餌料狀態也是個技術活。加水多瞭變成粥,加少瞭又跟磚頭似的。我有次看小張開餌,那叫一個豪邁,水加得跟不要錢似的,然後又加餌料,最後搓出來的餌團,扔水裡都能聽見\"咚\"的一聲。結果那天他釣的魚,我估計都是被砸暈瞭才上鉤的。後來我教他個小竅門:嚴格按餌料袋餌水比添加,讓餌料充分吸水,急不得。

魚鉤這事兒也挺有意思。很多人總覺得鉤子沒斷就能一直用,殊不知鉤尖磨鈍瞭,刺魚的時候就跟用圓珠筆紮牛皮紙似的,費勁!還有,用磁鐵試試鉤子質量,吸力太強的往往熱處理不過關,這種鉤子遇到大魚分分鐘給你表演\"直鉤釣魚\"。

天氣預報這事兒也挺玄乎。說什麼\"晴天\"\"少雲\",其實差別很大。晴天魚容易起浮,少雲的時候反而底釣效果更好。我記得有次出釣前看預報說是晴天,結果到瞭水邊發現雲層挺厚,心裡還嘀咕今天要完蛋。誰知道魚口特別好,後來才明白,這種\"假晴天\"其實最適合釣魚。

說到魚的生活習性,就跟人上班似的,各有各的作息。鯽魚中午要\"午休\",草魚是個\"工作狂\",從早吃到晚,鰱鳙則偏愛夜班。你要是不瞭解這些,大中午的守著鯽魚窩子,那不就是跟魚對著幹嘛!

遛魚的角度也有講究。很多人一激動就把竿子豎得筆直,跟天線似的。其實45度角最穩妥,既不容易斷竿,也好控魚。我有次看人遛魚,竿子都快彎成U型瞭,結果\"啪\"的一聲,竿梢直接飛出去十來米遠,那場面,真夠刺激。

小藥添加更是個精細活兒。不是越多越好,加多瞭反而驅魚。就像炒菜放鹽,適量是調味,過量就是要命。我現在開餌都習慣先少加點,聞著剛好能隱約聞到香味就停手。

抄網的選擇也容易踩坑。白色的網衣特別容易驚魚,深一點的網兜才不容易跑魚。這些細節啊,說大不大,但要是不知道,真能在水邊鬧出不少笑話。

說到底,釣魚這事,知道的叫經驗,不知道的就成瞭教訓。但誰不是從新手過來的呢?重要的是保持學習的心態。畢竟在水邊最尷尬的不是不懂,而是不懂裝懂。我現在還經常跟年輕釣友請教新技巧,活到老學到老!

對瞭,你遇到過最尷尬的釣魚瞬間是什麼?說來聽聽,讓我也樂呵樂呵。沒準兒下回我就能避開這個坑瞭。記住啊,在釣魚這條路上,我們都是學生,而水裡的魚,永遠是最好的老師。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3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