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圈吵瞭30年的問題:是手法狠還是餌料神?老釣友一句點破真相
钓鱼圈有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到底是手上的功夫重要,还是钩子上那点饵料更关键?说实在的,河边坐了这么多年,看人争,自己也琢磨,好像真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你肯定也见过这场面:俩人挨着钓,一个唾沫横飞夸他的饵料多神,“瞧瞧,鲫鱼连杆!秘方!
本文共計1845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8分鐘。

釣魚圈有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到底是手上的功夫重要,還是鉤子上那點餌料更關鍵?說實在的,河邊坐瞭這麼多年,看人爭,自己也琢磨,好像真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你肯定也見過這場面:倆人挨著釣,一個唾沫橫飛誇他的餌料多神,“瞧瞧,鯽魚連桿!秘方!”,另一個撇撇嘴,盯著自己穩穩當當的漂,“拉倒吧,你那調漂找底都稀碎,魚來瞭也讓你嚇跑嘍!” 這架勢,像極瞭武林大會,一個亮寶刀,一個秀內功,誰也不服誰。但釣魚,它真能像切豆腐一樣,一刀分成兩半嗎?
咱先想想,餌料到底是個啥角色?我覺得它更像是塊“敲門磚”。你想啊,水底下黑乎乎的,魚靠啥知道這兒有吃的?氣味,味道!尤其在那魚情好的時候,或者水冷得刺骨的寒冬,你掛上點腥香撲鼻的紅蟲蚯蚓,或者特調的濃腥餌,那效果,可能真像冬天裡熱騰騰的烤紅薯攤子,老遠就把人,哦不,把魚給勾過來瞭。
但是,魚聞著味兒遊過來瞭,圍著你的鉤子轉悠,它就一定咬鉤嗎?那可不見得。這就輪到“手藝”上場瞭。
去年在水庫,水漲瞭不少,按說魚該活躍,可滿塘的魚就像集體絕食,浮漂定海神針似的。正納悶呢,旁邊一位看著不起眼的老哥,慢悠悠地提瞭下竿,輕輕逗瞭那麼一兩下,漂“唰”就黑瞭,一條大鯉魚!後來他咂咂嘴說:“魚早進窩瞭,懶洋洋的不愛動,你得用鉤尖子‘撩撥’它一下,讓它覺得這餌是活的,是跑掉的,它才肯下死口。”
這就是手法的重要性!尤其在滑口魚紮堆的黑坑或者競技池,魚都被釣精瞭,餌料落水,它們能像小雞啄米似的給你啄得隻剩光鉤,就是不吞。這時候,高手們搓黏餌、蘸麻團,或者精確地抓那半目的“小哆嗦”(專業點叫“小頓口”),手腕一抖,刺魚快如閃電,拼的就是對魚情的理解和手上那零點幾秒的反應。
這讓我想起魚吃食,可能也得過三關?第一關是鼻子:“嗯?啥味兒?香!去看看!”——這關,餌料的味型是老大。第二關是眼睛:“喲,這玩意兒在動?不像陷阱?”——餌料的狀態(是自然飄落,還是死氣沈沈)和你的操控(逗引)就關鍵瞭。第三關是嘴巴:“哎?吃著有點硌?吐瞭!”——這時候,你綁鉤的方式(鉤子大小、埋鉤深淺)、線組的搭配、提竿的時機和力度,就決定瞭魚是吐鉤還是被牢牢刺中。
這麼看,餌料負責把“客”引到店門口,甚至勾得它流口水;而技術,才是最後讓“客”心甘情願掏錢買單的關鍵。缺瞭前面,門可羅雀;少瞭後面,到嘴的鴨子也能飛。
所以啊,我覺得老手們玩得轉,就在於他們懂這個“動態平衡”。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神餌,也沒有一勞永逸的神技。看水配餌:水瘦得跟清水似的?那得上點濃腥濃香的“硬菜”,給餓急瞭的魚開開葷;水肥得冒綠泡,藻類多得煩人,可能清淡的穀物香、果酸味反而能讓魚覺得清爽開胃。
水流急,得加點黏粉,讓餌料扛得住沖刷,別一下水就散成“湯”。看魚施技:生猛的生口魚搶食兇,咱不妨釣鈍點,放放口,等它黑漂拖走瞭再穩穩提竿;滑得像泥鰍一樣的老江湖?那就得釣靈點,眼疾手快抓那細微的信號。碰上謹慎的大物,子線放長點,鉛墜推高點(飛鉛),給它點緩沖空間,降低它的戒心。
新手最容易陷進去的坑,可能就是“神餌依賴癥”。總盼著誰給個鏈接,買個爆護神餌,仿佛拿到手就能化身釣神。去年不是有款網紅餌賣瘋瞭嗎?結果呢,新手群裡哀鴻遍野:“買瞭!空軍!”“照樣釣不到!” 而老手呢?用著原來的餌,照樣連桿。
差在哪兒?可能就是那些不起眼的細節:新手死抱著配方不放,不管水溫高低都一個味兒;老手會看天看水,冷瞭加點腥,熱瞭調點香。新手拋竿喜歡“嗖”一下拋滿,線繃得直直的,等著死口;老手會輕輕壓下風線,控製餌料落點更精準。
新手見漂一動就激動地猛抽竿,十有八九空槍或者驚窩;老手會盯著漂相,分辨是小魚鬧還是正經魚口,是試探還是死口,穩準狠地下竿。這就好比,給你一輛頂配的F1賽車,沒有舒馬赫的手藝,上瞭賽道可能照樣撞墻。餌料是槍裡的子彈,技術是握槍瞄準扣扳機的人。缺瞭子彈,有再好的槍法也幹瞪眼;槍法稀爛,再好的子彈也打不著目標。
現在回頭看看河邊那倆爭論的釣友。那個魚獲滿滿的,八成是餌料正對路子的時候,手上功夫又錦上添花,把該釣的魚穩穩拿下瞭。那個常坐“空軍司令”的,要麼是餌料壓根沒開對,要麼就是手法上露瞭怯,把到嘴邊的魚給驚跑瞭嚇跑瞭。
所以,如果硬要分個高下?可能隻能說:手上的技術,大概決定瞭你‘空軍’的次數多少(下限),而鉤上的餌料,往往影響著你能‘爆護’的幾率有多大(上限)。它們是擰在一起的麻繩,誰也離不開誰。
下次出釣前,不妨既檢查下餌箱裡的餌料是否對癥,也默默回想下提竿刺魚的手感是否順暢。釣魚的樂趣,不就在這不斷的琢磨和平衡之中嗎?#釣魚是技術重要還是餌料重要?#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3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