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傳統釣具的方法

隨著路亞、海釣的盛行,近幾年傳統釣出現瞭走下坡路的趨勢。這讓喜歡傳統釣的我難免有些難過。所以,我打算自己製作一個傳統釣過程來讓更多人瞭解傳統釣,也希望能有新手喜歡這個。

隨著路亞、海釣的盛行,近幾年傳統釣出現瞭走下坡路的趨勢。這讓喜歡傳統釣的我難免有些難過。所以,我打算自己製作一個傳統釣過程來讓更多人瞭解傳統釣,也希望能有新手喜歡這個。傳統釣玩瞭10多年,釣技一般,很小的時候跟我爺爺學的,大概就3、4年級的時候吧,到現在都大二瞭,還是有空回傢玩的。

製作傳統釣具的方法

想想到現在,面對著江河裡的魚因為河水汙染以及濫捕是越來越少瞭,在這裡也希望大傢有釣獲後汲取自己夠用的就行,可以適當放流,漁業資源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保護的。

首先這是傳統釣的大概圖解。

這是魚鉤部分。

下面再來說說這一步製作過程:首先要準備魚鉤、鉛皮(這些都是在漁具店都能買到的)。

這是我常用的魚鉤,一般都是用中間的那種,其實還可以用其他的,效果可以自己去嘗試(自我感覺還是中間的比較好,細尖還帶倒刺、穿透力強,就是怕大魚)。而且一般我們用的魚鉤都是比較小的3-5號魚鉤,針對鯽魚要是有喜歡釣鯉魚什麼的,可以加大魚鉤和魚線。

魚鉤放大圖

這就是鉛皮。隻要剪取其中大塊的適當大小就夠瞭。

還有就是魚線,傳統釣一般都是用較細的魚線0.4-0.8(一般是釣鯽魚,這種線都是吃得消的)。也有1.0+的,但是這都是釣鯉魚或者其他的。(我自己用的就是0.4的,以前都是用0.2的但是最近發現河裡的鯽魚有點大瞭,還是用0.4的防止斷線吧。個人紀錄:用2號鯽鉤+0.2線上過4斤的鯉魚。

那時冬天是去釣鯽魚的沒想到碰到個大個,還好是冬天魚的活動性不強,而且還是大肚子,沒什麼多大勁就上岸瞭。我們這都是小湖泊,大魚有但是很少。一般都是4-5斤的,那時激動瞭半天)。

接下來就是綁魚鉤+鉛皮,還要準備點棉花。

魚鉤具體怎麼綁呢?隻要玩過臺釣都知道,要是不瞭解呢可以參考魚鉤包裝後面的圖解一般都有,網上百度也行。

製作傳統釣具的方法

然後就是用到棉花瞭 將棉花繞著線揉成條狀就好瞭 作用是等會上鉛皮後要稍微壓緊起到減少對線的損害作用

上鉛

上鉛完成版

接下來就是上漂瞭。需要準備的是鵝毛,一般漁具店也有,但是需要自己去毛,最好是不要直接將毛拉下來,在使用過程中會造成兩邊裂開。因為毛被拔去後外面那層東西也就被剝掉瞭,最好是先用剪刀剪去毛,然後是用剪刀一邊或者手工刀掛平就行,光滑就可以瞭。


(www.de62.cOm)

然後就是剪成一小段就行。一般我是上面那一粒比下面那沈在水面下的那粒小,上面那粒是用來觀察比較的,下面那粒是在魚進行取食是帶動鉛皮然後水下那粒就上浮隨即拉桿上魚。

用針穿過兩粒魚漂 也有些傳統釣是很多魚漂的 但是個人還是比較喜歡2個的 你們也可以自己調節自己適合的魚漂數量 (穿完後是比較送的 可以來回滑動 隻要入水後就緊很多)

接下來就是上到桿子上瞭。切取適合水深長度再多半米就行,然後線末端綁上較粗的線,縫衣服的雙股線也可以,用來將線纏繞並綁在魚竿上。

這是魚竿頭部,用來穿過魚線。這是魚竿頭部,用來穿過魚線。

這是魚線纏繞後打得結(可解開的,要以方便做釣結束後卸下)。

這是整體效果可能看得不是很清楚。

製作傳統釣具的方法

這就製作完成瞭。至於魚漂離魚竿頭部多少距離,個人是比較近的方便快速提竿30-50cm。也許有些臺釣愛好者會不習慣,傳統釣一般選取較硬的魚竿,大多是跟釣魚窩點離岸邊距離稍微再長的桿子,我自己用的就是540-720的。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j/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