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大魚,百試百靈的選位秘訣!
•
野釣
釣大魚的主要季節是春夏秋三季,其中以春秋兩季最佳,這就是所謂的不冷不熱好釣魚。能否釣到魚其實關鍵在於魚的進食時間,進食時間越長就越是可能釣到更多的魚。而魚類的覓食跟水溫密切相關,水溫高或者低,進食都會減少。
釣大魚的主要季節是春夏秋三季,其中以春秋兩季最佳,這就是所謂的不冷不熱好釣魚。能否釣到魚其實關鍵在於魚的進食時間,進食時間越長就越是可能釣到更多的魚。而魚類的覓食跟水溫密切相關,水溫高或者低,進食都會減少。當水溫處於魚類最佳攝食溫度區間時,覓食時間就會比較長,這個時候一定是不冷不熱的時候。除瞭季節、天氣等因素之外,釣位的選擇也不能忽視,因為魚類是變溫動物,有逐溫、逐氧的特性,位置是始終變化得。一、春季春季從驚蟄開始魚情逐漸恢復,耐寒的鯽魚在驚蟄前後開始覓食,鯉魚緊隨其後,然後才是青魚、鯿魚等魚類,最後才是喜暖怕寒的草魚、鰱鳙。春季釣大魚一般是從春季後半段開始的,大致是在春分前後。此時水溫逐漸上升,淺水暖和而且有豐富的食物,餓瞭一個冬天的大魚開始大量進食,頻繁出沒在各種淺水區域,所以春季釣大魚時不建議釣得過於深遠。春季釣位選擇應該跟食物有較為密切的關系,比較好的釣位主要有這樣兩種。第一是大灣,向陽的大灣,渾水、淺水,食物豐富而且暖和。可以釣大灣,也可以釣灣子兩側。第二是大小水面相連處,水面小升溫快食物更加豐富,大魚會從大水面到小水面覓食。二、夏季夏季釣大魚,同樣也要分階段。前半段魚好釣,後半段全年最難。初夏是多數大魚的繁殖期,處於繁殖期的大魚需要大量進食,不管是在繁殖期之前還是之後,都需要恢復體力。大魚的繁殖也離不開淺水,多數大魚是在淺水甩籽的,魚卵會附著在水底釣砂石上,這樣暖和的淺水才更利於魚卵的孵化。所以初夏階段時也不宜釣過於深遠,不過此時大魚覓食量大,覓食時間長,還是可以選擇跟食物相關的位置。鏵尖、水中半島、寬變窄的地方,這些深淺水得魚道地形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灣子、大小水面相連處就不是理想的選擇瞭。等到瞭盛夏,氣溫就開始飆升瞭,此時除瞭鰱鳙、草魚等耐熱的魚之外其他大魚都比較難釣。釣鰱鳙不能釣淺水,因為鰱鳙的食物是浮遊生物和藻類,深水就有充足的食物,自然不會到淺水區域。適合選擇開闊的深水區域,大壩是個好選擇。草魚喜歡啃食蘆葦、樹葉等等,盛夏釣草魚基本是圍繞著樹下、蘆葦叢。至於釣底層魚類,水溫、溶氧條件很重要,適合釣深水,尤其是坡、水下坎這類深淺水的深水區域。還有出入水口、樹蔭、橋下等高溶氧、低水溫的區域。三、秋季秋季的魚情特點兼顧來春夏兩季,初秋跟夏季氣溫差別不大,深秋氣溫跟春季差別也不大,所以秋季釣魚也是跟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的。初秋階段,底層大魚難釣,鰱鳙這些中上層魚類才是首選。如果是釣底層魚類,還是活水、陰涼位置為主,尤其是陰涼的位置。等過瞭秋分之後,氣溫總算開始下降來,這是秋季野釣大魚的開始。此時大魚的覓食量較大,鏵尖、寬變窄等魚道地形均可選擇。不過要註意最好是釣頂風的區域,地形相同會因為頂風、順風差別極大。隨著氣溫逐漸下降,淺水升溫之後開始比深水暖和,此時就到瞭秋釣邊的好時候,跟晚春階段比較類似,最適合釣釣大灣,大小水面相連處。一定要註意選擇釣位不能光看地形,要先看方位。晚春到深秋之前,都是適合釣頂風,隻有氣溫較低、風力較大的秋末階段,才適合釣避風的位置。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