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河釣瞭條1斤的鯽魚?別高興的太早,它根本不是土鯽魚!
鯽魚是自然水域中最常見的魚種,由於其數量多、分佈廣、食性雜等特點,故備受釣魚人青睞,很多人甚至都把釣鯽魚作為新手入門的第一課
鯽魚的品種有很多,其中土鯽最受歡迎。土鯽就是指在自然水域土生土長的鯽魚,它的珍貴之處就在於,生長緩慢,據說一年才長一兩肉(百科上介紹是從幼苗長到150克需要3年時間),肉質緊、口感好、營養豐富
但這些年由於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加上胡亂放生,導致很多外來魚種流入江河湖海,正宗的土
鯽魚是自然水域中最常見的魚種,由於其數量多、分佈廣、食性雜等特點,故備受釣魚人青睞,很多人甚至都把釣鯽魚作為新手入門的第一課
鯽魚的品種有很多,其中土鯽最受歡迎。
土鯽就是指在自然水域土生土長的鯽魚,它的珍貴之處就在於,生長緩慢,據說一年才長一兩肉(百科上介紹是從幼苗長到150克需要3年時間),肉質緊、口感好、營養豐富
但這些年由於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加上胡亂放生,導致很多外來魚種流入江河湖海,正宗的土鯽越來越少
有些被咱們釣上來的鯽魚,看似個頭很大、品相很好,但卻是養殖魚或者雜交品種!比如下面要說的這貨!
野河釣瞭條1斤的鯽魚?別高興的太早,它根本不是土鯽魚!
我有不少釣魚群,平常自己沒時間釣魚,看看別人的漁獲過過眼癮也好,但我發現很多人發出來所謂的斤鯽、大板鯽,其實都不是正宗的土鯽,而是一種叫工程鯽的品種
為瞭不打擊別人的信心,我一般不會去拆穿,除非忍不住
大傢仔細想想也能明白,上面提到土鯽魚一年才長一兩肉,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麼1斤的土鯽可是得長10年啊!
即使此說法誇張瞭點,但土鯽魚生長緩慢是事實,就算打個對折也要5年,面對電工、網工還有咱們釣魚大軍的“圍剿”,自然水域哪有那麼多斤鯽呢
而工程鯽可不一樣,這種魚又被稱為湘雲鯽,屬於雜交品種。
工程鯽是所有鯽魚中生長較快、個體最大的,比普通鯽魚的生長速度快3~5倍,個體可輕鬆達到5斤以上
之前我看到一個新聞,有人釣到過8斤多的,不知道再大的有沒有瞭,我自己在前幾年也釣到過一條四五斤的,下圖這個就是(這個圖我發過好幾次瞭)
為什麼工程鯽會被錯認成土鯽呢?
咱們知道水質可以影響魚的顏色,在大多數水域裡,土鯽魚呈青灰色,如果是水草、藻類較多的地方,也有呈金黃色的
我們釣魚人看見金黃色的鯽魚有一種說不出的好感,久而久之就會產生“金黃色的鯽魚就是野生土鯽”的錯誤想法
剛好,很多工程鯽身體就是發黃的,弄錯也在情理之中
我看到過不少地方就拿工程鯽當土鯽賣,尤其是某些飯店,反正油裡一煎“面目全非”加上亂七八糟的佐料,誰看得出來?連咱們這些經常與魚打交道的釣魚人都有看走眼的時候,別說普通的食客瞭
工程鯽區別土鯽的方法
首先工程鯽的頭比較小,而背部隆起明顯,其次工程鯽的鱗片較軟(下次大傢可以摸一摸),烹飪後肉質粗糙,沒有野生鯽魚那樣緊致、細膩,更沒有那種鮮美的口感
土鯽魚身體細長,呈紡錘型,側線數有28~30個魚鱗,大多個頭較小,很少看到一斤以上的個體
如果各位看過我的文章,應該記得我之前發過我們老傢野河釣上來的鯽魚照片,身上長瞭“黴斑”一樣的黑點,這種就是正宗的本土鯽魚,有人叫做芝麻鯽
工程鯽和土鯽雖然都叫鯽魚,但區別可大瞭去瞭,希望大傢以後別再弄錯瞭,如果是自己釣的倒無所謂,釣魚就是圖個樂子
但要是去菜市場買魚,千萬別把工程鯽當土鯽買,價格差瞭不止一兩塊哦!
最後問大傢一個問題,你有釣過工程鯽嗎,單尾最重是多少,歡迎留言,最好帶上你的漁獲圖
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需刪除請及時聯系,內容由釣魚閣小飛原創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