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傳統釣的7大誤區,看明白這些,大板鯽一個接一個的上!

#頭條創作挑戰賽#
很多釣友覺得傳統釣很簡單,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我個人覺得傳統釣隻是門檻比較低,因為這種玩法裝備少,餌料窩料也比較簡單,相較於臺釣,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東西。

#頭條創作挑戰賽#

很多釣友覺得傳統釣很簡單,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我個人覺得傳統釣隻是門檻比較低,因為這種玩法裝備少,餌料窩料也比較簡單,相較於臺釣,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東西。

但要說它簡單,其實也不簡單,最起碼你想把魚釣好、釣明白、釣的比別人多,那也是有很多講究的。

當然,很多釣友會扯到資源,如果這樣說就屬於擡杠瞭,資源是另外一個話題,咱們討論釣技釣法的基本前提肯定是同一資源下。

話不多說,下面我來分享一些關於傳統釣釣鯽魚的一些經驗和看法,喜歡傳統釣但又是剛入門的朋友們可以參考一下。玩臺釣的也可以看看,有些事情是互通的。

玩傳統釣第一個誤區:窩子越多越好

說到傳統釣有些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多打窩然後輪番釣,有些新手甚至會片面的認為傳統釣之所以厲害全是靠窩子多取勝的。

這是大錯特錯,多打窩這個事可以錦上添花,但絕對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一個傳統釣高手,他打一二個窩子可能也比新手打一二十個窩子釣得多!

我個人的打窩思路如下:去陌生的地方,如果釣魚人不多的情況下,會多打窩,有的時候甚至七八個以上,這樣可以盡快摸清魚情,另外也防止水下障礙物多導致窩子廢瞭。如果是熟悉的地方,那二三個就差不多瞭,要是釣魚人多,一個窩子照樣釣。

如果你有水下攝像頭這樣的強力輔助設備,那可以節約很多時間和窩料,大大提升作釣效率,也不用打很多窩子探魚情瞭。(我不賣水下攝像頭,不是打廣告)

玩傳統釣第二個誤區:盡早打窩,盡早上魚

這一點是通病,無論是玩傳統釣還是玩臺釣都一樣,很多釣友一到釣位總是先打窩,可能連水深都還沒探!

這樣是不對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先打窩再調漂找底,萬一打完窩發現掛底呢?萬一水下有很多草呢?萬一水深不合適呢?對不對。

無論是臺釣還是傳統釣,都別急著打窩,最起碼先裝上線組探探底,看看是否掛底、深淺多少、前後左右深淺是否一樣、有沒有坡度等等。尤其是春季,咱們都以釣淺為主,如果你打完窩才發現這地方有三四米那還怎麼玩!

還有,打窩也不能心急,臺釣還好基本上一個窩子,而傳統釣可能有好幾個窩。一些新手缺乏經驗,亂打窩不做記號、還打很多個窩子,過半小時一小時再去釣,發現忘記窩子的準確位置瞭~

傳統釣第三個誤區:窩料多才能發窩快、留魚久

這個事我講過好多次,無論臺釣還是傳統釣都是一直在強調,有些釣友甚至已經成習慣瞭,不管當地資源如何、水深如何,隻要打窩都是狠狠的打。

窩料多和少,在誘魚速度這一塊相差不大,但窩料少的那個,魚更容易開口吃餌,窩料要是多,它可能一直吃窩料不吃鉤,還可以吃完窩料就走瞭。

有人說窩料多留魚時間長,光留魚時間長有啥用,你得結合它們開口的時間啊,萬一過二三個小時再開口,你不是等的花兒也謝瞭。如果不考慮開口時間,隻覺得窩料多留魚久,那幹脆打個幾斤下去好瞭,是不是?

那麼雜魚鬧窩的情況下窩料是不是應該多一點呢?理論上來說是對的,因為窩料過少的話,還沒等到目標魚進窩,窩料就先被小魚吃完瞭。

但也不能一味的增加窩料,因為小魚的數量是很多的,永遠餵不飽,你想通過大窩量來增加留魚時間,那隻是美好的想象,實際情況是窩料越多、小雜魚越多。

正確做法是用味道偏淡的窩料,然後盡量用粗顆粒的窩料,比如穀子、麥子、整粒的大米等等,老壇玉米也可以打窩釣鯽魚。

玩傳統釣第四個誤區:將窩點清理的幹幹凈凈才好釣魚

無論你是什麼釣法,隻要是釣底層魚,最怕的就是底下障礙物多,餌料落入縫隙裡面。像釣鯽魚一般都會找草,可是找到瞭水草咱們又要擔心下鉤的地方水底是否幹凈,萬一下面水草又多又密,那就完蛋瞭。

那有釣友就會想,我弄個工具清理一下吧,比如割草竿、三爪鉤等等,但很要命的是,如果你把水草清理的太幹凈瞭,對作釣又不太好,至少短時間內垂釣影響很大。

包括開草洞也是一樣,老玩傢應該知道,草洞釣鯽魚最好的是找天然的草洞,其次是找老釣位上的草洞,並且洞口越小越好。你要是借助工具新開草洞也要註意,盡量把草洞開小點,如果開個一二平方大小的草洞,可能還不如不開。

一不小心把草洞開大瞭,可能影響發窩,我建議打個隔夜窩第二天再來釣吧。

玩傳統第五個誤區:把發窩時間定死

這句話可能有些人不理解,我解釋一下:玩傳統釣打完窩以後一般不建議直接下桿,最好是等一等,晾一下窩子,等魚聚起來再釣。那麼等多久好呢?有些釣友就比較死板,自己給自己定死瞭時間,比如等半小時再下桿,或者等一個小時再下桿。無論什麼情況都是這樣固定的時間。

這是不對的,發窩時間是不固定的,多久能發窩主要是魚的密度、釣位、水深以及天氣狀況決定的,而且和窩料、打窩量也有關系,所以不要太死板,憑感覺把發窩時間定死,除非你對這片水域非常熟悉並且有足夠的經驗!

像我自己出去釣魚,資源不是太好的地方,我通常是半小時以後查窩,要是沒動靜再等半小時,不發窩、小魚不咋鬧我也不會補窩。當然瞭,如果我知道這個地方魚密度很高,並且對自己的選位也有信心,那可能等個十幾分鐘就開釣瞭,或者打完窩直接開釣。

玩傳統釣第六個誤區:沒口就補窩,釣兩條魚就補窩

一般情況下我都不建議補窩,除非碰到2種情況,第一種:該地方魚密度很高,並且這個窩子已經釣瞭不少魚瞭,但釣著釣著發現口變慢瞭、魚個體明顯變小瞭。

此時我會補一點窩子,補窩量一般為初始打窩量的一半或者1/3,要是初始打窩量特別多,補窩也可以為1/4,補完窩就別釣瞭,去其他窩子釣個半小時、一小時再說。

第二種情況:該窩子一直沒釣到目標魚,但小雜魚卻很多,那麼過一段時間以後考慮到窩料有可能被雜魚吃光,我也會補一些,這種情況下可以稍微多補點,小雜魚對窩料的消耗能力還是很強的。

特別是碰上大晴天、溫度比較高的時候,這種天氣一般早晚比較好釣,如果你中午就去瞭,那麼釣況通常不會太好,很可能隻有小雜魚。要是你願意釣到傍晚五六點,那我建議在三四點的時候再補一次窩料。

玩傳統釣第七個誤區:不停的逗釣才能上魚

經常聽到有人說傳統釣的精髓在於“逗”,新手聽進去瞭,高高興興的去試瞭,一邊試一邊還在想:不就是逗嘛,誰不會,提提魚竿、讓餌料動起來不就行瞭。

可當你真正試過才會明白,逗釣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手法不正確沒效果是其次,關鍵還可以起反作用把窩子裡的魚趕跑。當然瞭,把魚趕跑這個事一般人發現不瞭,因為看不到水下情況。我經常拿攝像頭做測試,所以明白這一點。

如果窩子裡魚很多、並且食欲很強,那麼你逗釣的幅度大一點、頻率快一點沒事,說句不好聽的,你就是一動不動坐那裡,也能釣到,因為魚多、食欲旺盛嘛,怎麼都好釣。

要是窩子裡魚少,警惕性就比較高,或者是魚食欲不太強的時候,這時咱們就不要反復逗,更不要用太誇張的操作手法。

我建議輕提竿稍,通過竿稍牽引讓浮漂往上升個二三目就行瞭,我最常用的就是這種直上直下的引逗手法,有叫“提燈釣”的。或者也可以橫拖,往左或者往右。

逗釣也不一定要在窩子裡進行,釣況不好時試試釣窩邊,有時會有驚喜。

好瞭,文章就先寫到這裡,希望對大傢有幫助,如果你覺得對你有幫助,還請給我點個贊、支持一下,感謝各位釣友的閱讀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