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時頻繁脫鉤怎麼辦?別再懷疑浮漂瞭,趕緊換魚鉤吧!
野釣時出現脫鉤跑魚的情況很正常,別說咱們這些普通人,就算是大師也會跑魚,隻不過是多少的問題。
跑魚不奇怪,或許是運氣不好、或許是註意力沒有集中,但如果頻繁的跑魚,那就不得不重視瞭,這絕非是運氣差能解釋的。
野釣時出現脫鉤跑魚的情況很正常,別說咱們這些普通人,就算是大師也會跑魚,隻不過是多少的問題。
跑魚不奇怪,或許是運氣不好、或許是註意力沒有集中,但如果頻繁的跑魚,那就不得不重視瞭,這絕非是運氣差能解釋的。
之前也有一些釣友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我發現很多人把跑魚的原因歸結於浮漂,要麼說浮漂選的不對、要麼說漂沒調好~
其實這個事和浮漂關系真不大,我覺得主要是魚鉤的問題!
魚鉤太小脫鉤率就高
我記得以前應該有說過這個問題,魚鉤小、鉤門相對就窄,鉤門窄瞭在刺中魚以後抓到的魚肉組織就不多。
說白瞭就是紮的淺、就隻能鉤到一點魚皮。小魚還好,大魚的話稍微掙紮一下魚嘴那點皮就扯破瞭。
還有一個問題,魚鉤小就不結實,釣到大魚容易斷掉或者鉤門被拉開。其實如果直接斷掉或者鉤門明顯被拉開,倒還算省事瞭,起碼咱們能第一時間知道,然後把魚鉤換瞭。
就怕是在釣中大魚的瞬間魚鉤就變形瞭,然後魚跑瞭以後鉤子又恢復瞭,這樣我們就不一定會想到是魚鉤的問題。
魚鉤小,脫鉤率就比較高,那魚鉤大瞭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魚鉤要是過大就會擋口,就會出現浮漂磨磨唧唧半天不給頓口的現象,或者是浮漂出現瞭信號,但是提竿卻不中魚!
魚鉤大瞭就擋口,所以很多人不敢用大鉤
釣大魚用大鉤沒問題,但是釣鯽魚這類小體型魚種一直提倡用小鉤細線,尤其是在天冷魚活性差吃餌張不開嘴的情況下,更是要用小鉤細線,很多釣友深怕魚鉤大瞭擋口,魚吃不進去。
其實我本人也是提倡用細線的,但魚鉤我卻一直建議根據情況來選擇,不能一味的用小鉤。
有2種情況是可以用小鉤的,第一種是使用商品餌的時候,第二種是魚個體比較小的時候,比如普遍在一二兩甚至更小,那咱們用很小的鉤也無所謂。
然而如果你是針對半斤以上的鯽魚,或者平時多以紅蟲蚯蚓為餌,那麼大膽用大鉤,這種情況還用小鉤,那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多大的鉤算大鉤,野釣鯽魚通常用幾號鉤?
這個問題應該分兩點來說,要先說鉤型、再說大小。
就魚鉤的鉤型來說,市面上常見的就有十幾種,而不同的鉤型特點不同,我覺得沒必要分好壞,自己用著舒服、用習慣瞭就好。
比如我,曾經就在文章中分享過,拉餌釣小鯽魚就用袖鉤,掛蚯蚓紅蟲或針對大鯽魚就用海夕或者伊豆。
而有些人喜歡溪流鉤、喜歡新關東、喜歡秋田狐、甚至喜歡用伊勢尼來釣鯽魚,我覺得都沒問題,自己喜歡就好、用順手瞭就好。
當然瞭,如果你是新手,我個人是不太建議用伊勢尼和秋田狐釣鯽魚的,我還是推薦袖鉤和伊豆,海夕也行。
先說鉤型是因為鉤子大小和鉤型有關,同樣是5號鉤,海夕就要比袖鉤大,甚至比伊豆也要稍大一些。
所以如果我直接說幾號,大傢不知道我說的是什麼鉤型那也是白搭。
由於袖鉤我多用於拉餌釣鯽魚,所以不會用的太大,一般就是2號或者3號,這個大小針對鯽魚綽綽有餘。
當然瞭,釣那種拇指大的寶寶鯽自然是更小的鉤更有優勢,隻不過對我而言,再小的鯽魚釣著沒啥意思瞭,加上我不喜歡釣白條、麥穗這類小魚,因此再小的鉤不愛用。
如果是釣半斤以上的鯽魚,或者使用蚯蚓紅蟲,那麼魚鉤至少使用4號的伊豆或者海夕,我多用5號或者6號。
什麼情況下用4號的伊豆呢?比如說我用的是蚯蚓,但針對的是很小的鯽魚,比如一二兩,那就用4號。
五號和六號用的是最多的,區別是用商品餌釣大鯽就用五號,用蚯蚓紅蟲釣大鯽就用六號。
這隻是我自己的習慣而已,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習慣,比如你偏要用3號掛蚯蚓釣大鯽魚,或者用6號拉餌釣小鯽魚,那也可以,隻要不脫鉤、空槍率低,就說明對路。
最後補充:
前面說到,頻繁脫鉤是魚鉤太小,而有口抓不到、屢屢空槍則是魚鉤太大的問題。這裡要再補充一點,咱們在用蚯蚓作釣時,蚯蚓盡量不要選擇太粗太長的,如果蚯蚓普遍很粗很長,就得截斷掛鉤。
因為很多釣友喜歡用小鉤,同時又習慣整根蚯蚓掛鉤,於是就會出現一種情況,蚯蚓隻有一小部分掛在魚鉤上,大部分則是拖在外面。
大鯽魚無所謂,輕輕一吸連鉤帶餌就進嘴瞭,但魚要是個體很小,就隻會咬拖在外面的那部分蚯蚓,這樣浮漂也會出信號,但你提桿就啥也沒有。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