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吃鉛量多大的浮漂最合適?有計算公式,但要兼顧四個特殊情況

我們平時所說的大浮漂和小浮漂,不僅指浮漂個體的大小,更多時候是指吃鉛量的大小,因為在垂釣中吃鉛量的大小比浮漂個體小大所起的作用更大,成為一支浮漂的重要參數。當然,對於普通浮漂來說,浮漂的個體大小和浮漂的吃鉛量多數成正比關系。

我們平時所說的大浮漂和小浮漂,不僅指浮漂個體的大小,更多時候是指吃鉛量的大小,因為在垂釣中吃鉛量的大小比浮漂個體小大所起的作用更大,成為一支浮漂的重要參數。當然,對於普通浮漂來說,浮漂的個體大小和浮漂的吃鉛量多數成正比關系。

浮漂的吃鉛量大小決定著所配備的鉛墜大小,這樣吃鉛量大的浮漂鉤餌下沈快,落地後穩定,出口穩健,有抗風浪的特性,但行程中有口不好把握。相反,吃鉛小的浮漂鉤餌下沈慢,釣行程的時候口更清晰,但遇有風浪或流水時不穩定。那麼我們在垂釣中到底該選用吃鉛量多大的浮漂最為合適?

其實,選用多大吃鉛量浮漂是有一個計算公式的,就是:浮漂的吃鉛量=(主線的線徑號數+釣點水深的米數)÷2,比如:我們使用的是線徑3號主線,釣點水深為3米,那麼我們所需浮漂的吃鉛量(3+3)÷2=3,就是吃鉛量為三克的浮漂,這樣我們就可以大致計算出所需要浮漂的吃鉛量,為什麼說大致?是因為有很多特殊情況,這裡就列舉出四個註意事項如下:

一、使用長竿作釣的時候

一般來說超過5.4米的釣竿就是長竿子瞭,我們拋投長竿時鉛墜越重我們越好拋投,同時拋投的準確率也越高,需要釣遠時就得用長竿,一旦水不深、線又不粗時計算出的吃鉛量也不會大,小漂、輕墜就很難拋投出去,就是勉強拋出去瞭也幾乎沒有什麼準頭。

所以在使用長竿作釣時,計算出來的吃鉛量要適當加大,一般來說增加0.3克這個難題就能解決,當然,如果用超長桿增加的克數還要加大。

二、遇有風浪或在流水區域作釣的時候

在自然水域作釣時,難免會遇到風浪或流水的水域,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浮漂要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出口才會穩健,也更便於觀漂,這就需要大浮漂作釣,也就是需要在哪個計算公式算出結果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克數。

遇到這兩種非靜水作釣情況,很多釣友都會采取鉛墜著底或跑鉛釣法,這時更要講究主線繃直,傳導信號才能及時準確,增大上牽力就要增大浮漂浮力,即浮漂的吃鉛量,這也是在計算結果基礎上需要增加克數的一個原因。

三、需要釣行程、抓截口的時候

前面提到浮漂的吃鉛量大就要配備較重的鉛墜,而重鉛會帶動鉤餌快速沈底,但當我們需要釣行程、抓截口的時候吃鉛量大的浮漂就不再適合瞭,而要換成吃鉛量相對小的浮漂,來減緩鉤餌的下降速度。

這樣就需要在計算結果的基礎上減小浮漂的吃鉛量,以能正常拋出去竿為前提,減少的克數一般0.2克左右,以不超過0.3克為宜。

四、釣非常規個體魚的時候

釣多大的魚用多大的漂,這個在釣友圈形成瞭共識,釣大魚用大漂釣小魚用小漂是有一定道理的,這裡不再贅述。

但當釣超大個體的魚時,這個公式同樣不再適用,需要在計算結果上增加克數,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所垂釣的水域小雜魚太多時,也就是說小雜魚和所垂釣的目標魚個體上相差很大時,就要在計算結果上增加克數,以便鉤餌快速穿過小魚層直達底部。

那麼在釣很小的魚時,在計算結果上就需要減少克數,這個就很好理解瞭。

最後總結

選擇浮漂吃鉛量的這個計算公式有其局限性,當我們遇到非常規情況時就要做好變通。好在這個公式可以給我們一個參考的基準。可見,這個公式對我們正確選擇浮漂的吃鉛量還是至關重要的,建議釣友們用好、用活這個公式。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