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野釣生死線!老釣友告誡:水深不對,神仙餌也白費!
几个钓友在争论:“这鬼天气,果酸!必须果酸刺激!”,“拉倒吧,我看浓腥才有戏!”,“窝子,窝子得打足!”,我在旁边笑了笑。对我来说,夏天野钓,别的可能真得往后靠靠,水深,或者说,找到鱼觉得‘得劲儿’的那个深度层,才是顶顶要紧的敲门砖,其他那
本文共計1262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6分鐘。

幾個釣友在爭論:“這鬼天氣,果酸!必須果酸刺激!”,“拉倒吧,我看濃腥才有戲!”,“窩子,窩子得打足!”,我在旁邊笑瞭笑。對我來說,夏天野釣,別的可能真得往後靠靠,水深,或者說,找到魚覺得‘得勁兒’的那個深度層,才是頂頂要緊的敲門磚,其他那些熱鬧,等敲開瞭門再說也不遲。
以前,我也是那樣,研究餌料配方能研究半宿,香型搭配恨不得精確到毫克,浮漂調釣更是追求分毫不差。結果呢?在去年那個熱死人的夏天,連著空軍好幾天,曬得人發蔫兒,魚護比臉還幹凈。人都快絕望瞭,最後一天下午,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錯瞭,賭氣似的把釣位從老地方——一個水草豐茂、看著就招魚的淺灘,挪到瞭旁邊一處毫不起眼的水灣。
那地方,水面平靜得有點死氣沈沈,岸邊光禿禿的,水下也看不出啥特別的結構。說實話,拋竿下去的時候,心裡根本沒抱希望。結果也就二十分鐘不到吧,漂動瞭!不是那種小魚鬧鉤的哆嗦,是實實在在、往下穩穩一頓!揚竿,久違的拉力順著線傳來,魚不大,但那一刻的感覺,簡直像在沙漠裡喝到瞭冰水。
那次之後,算是在我腦子裡劃瞭道印子:在能把人曬化、能把水煮開的三伏天裡,魚最關心的根本不是什麼山珍海味,它們就想找個涼快、喘氣兒舒服的地兒待著。水深,就是它們找空調房的硬指標。
為啥魚這麼認死理兒?其實想想也不難理解。頭頂那大太陽,跟探照燈似的往下照,淺水區的水溫,別說魚瞭,你把手伸進曬瞭一上午的淺水裡試試,溫嘟嘟的,甚至有點燙。水一熱,裡面能溶解的氧氣就少瞭。魚待在這種地方,就跟咱們悶在沒開窗、沒空調的桑拿房裡一樣,喘不上氣兒,渾身難受,哪還有心思吃飯?逃命都來不及!
深水區,情況就好得多。水溫升得慢,也穩定,這可不是舒服一點半點的問題,對魚來說,這簡直就是酷暑裡的“安全屋”、“避風港”。
這時可能有釣友要說瞭,太深的水缺氧,食物匱乏,這說法沒錯!但我要告訴你的是:凡事要有個範圍和度,比如在一些大型的湖泊或者水庫中,雖然整體上深水區的條件不如淺水區域,但在三伏天這特定的情況下,深水反而會成為釣魚的好地方。
尤其像草魚、青魚、大鯉魚等這些大型的魚類,大多時間是呆在這深水區。如果你說你隻釣那些“小卡拉米”,那你隨便選地方好瞭!
另外,深度也不是越深越好,在極深的水域,水壓極大,魚需要適應這種高壓環境,會減少活動量,以保存體力,很少主動覓食,這就使得釣魚的難度大大增加。即使有魚咬鉤,由於水深,傳遞魚咬鉤信號的魚線在水中的距離變長,信號的傳遞會有延遲,釣魚者難以及時準確地感知到魚咬鉤的動作,從而錯過最佳的提竿時機。
針對常釣的淡水魚來說,以6-7米為極限,超過瞭就很難釣到魚!
總之,夏天野釣,尤其是頂著大太陽的時候,與其在餌料堆裡翻江倒海,在浮漂調目上斤斤計較,不如先靜下心來,好好琢磨琢磨腳下這片水域,魚究竟可能藏在多深的地方涼快?
你得先找到它們的“舒適區”,才有機會讓它們對你的鉤餌感興趣。這不是說別的因素完全沒用,而是在高溫這個絕對的主導因素面前,水深是基礎,是門檻。 跨不過這個門檻,後面的一切努力,效果都可能大打折扣,甚至白費力氣。#夏季生活打卡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yd/1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