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養魚的方法和技巧

鱼种选择1、金鱼:金鱼是红鲫鱼演化来的,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体色有红、黄、蓝、紫、黑、白、双色、三色等,体形有狮头、高头、水泡、龙睛、绒球、蝶尾、虎头等。2、血鹦鹉:血鹦鹉是杂交形成的观赏品种,其中父本是红魔鬼(厚唇双冠

家庭養魚的方法和技巧

一、魚種的選擇

1.金魚:金魚由紅鲫演變而來,起源於中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它的體色有紅、黃、藍、紫、黑、白、雙色和三色,體型有獅頭、高頭、水泡、天珠、絨球、蝴蝶尾和虎頭。

2.血鹦鹉:血鹦鹉是由雜交形成的觀賞品種,其中父本爲azazel(厚唇雙冠魚),母本爲紫紅色火口(粉色副尼羅魚),因其血紅色而得名,也被稱爲紅色財神、財神魚、聖誕老人魚等。

3.錦鯉魚:錦鯉魚由鯉魚改良而來,原産於廣西龍州、江西興國和浙江杭州等地。1804年至1829年引入日本,成爲皇家觀賞魚。經過日本人長期的人工培育,已培育出100多種。

4.圖片魚:圖片魚是葉蟬科圖片魚屬的一種魚類,學名圖片魚,又名仔豬魚、尾星魚、黑豬魚等。它因魚身上的不規則斑點和紅色斑塊而得名,它原産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

第二,育種方法

1.魚缸消毒:魚缸用開水消毒。具體操作是先加入少量開水,待玻璃適應後再加入開水,避免突然受熱開裂。接觸或靜置2 ~ 3天後使用自來水,因爲自來水中含有二氧化氯等消毒劑。

2.飼養密度:飼養密度因魚種不同而異,但無論養什麽魚,密度都不宜過高,因爲密度過高不利於水質控製,還容易誘发病蟲害。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魚的成長,應及時調整密度。

3.飼養管理:觀賞魚有500多種,有些是雜食性的,有些是植食性的,有些是肉食性的。你必須根據你的飲食習慣選擇飼料。你可以每天餵它們三次,早上一次,中午一次,晚上一次。

4.水質控製:魚缸應定期更換,以確保水質,否則很容易因水質差而引起疾病,其中夏季可3至4天更換一次水,春秋季每周更換一次水,冬季每半個月更換一次水,每次更換三分之一。

第三,育種方法

1.養殖環境:養殖觀賞魚時,應準備一個養殖池。雖然觀賞魚也可以在原魚缸中繁殖,但建議使用專門的繁殖魚缸,因爲有些觀賞魚會吞食魚卵或幼魚,魚缸中的水溫和pH值因品種不同而異。

2.親魚配對:觀賞魚養殖期間,將親魚按一定比例投放到養殖池中,不同魚種的雌雄比例不同。有些種類有更多的雌魚,有些種類有更多的雄魚。发情後,雌魚的腹部會逐漸膨脹,有的還會有胎點。

3.養殖方法:大多數觀賞魚爲卵生,少數爲卵生。産卵或卵生産卵(産仔)後,應及時將親魚撈出,防止親魚吞食魚卵或幼魚,撈出的親魚休息幾天後才能放回主缸。

4.幼魚管理:觀賞魚在出生後24小時內無需餵食,因爲卵胎魚和胎生魚出生後都會攜帶卵黃囊,因此在卵黃囊被吸收之前無需進食。24小時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餵壓碎的蛋黃。

家庭養魚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疾病控製

1.白斑病

【病因】白點病的病原爲葫蘆蟲,體呈球形,周身布滿纖毛,直徑0.8毫米,常寄生於魚的皮下、尾鳍和鰓下,吸食魚組織並刺激魚分泌大量黏液,在魚體表面形成白色膿疱。

【症狀】鳍上首先出現白斑,並且它們行動遲緩,漂浮在水面上,很少移動或經常在水草、沙子和礫石中抓撓。嚴重者全身布滿白斑,身體停止進食,身體消瘦,呼吸困難直至死亡。病程通常爲5至10天。

【預防方法】將病魚從魚缸中取出並暫時養在其他地方,然後用生石灰對魚缸進行消毒以減少病原體。同時,將病魚浸泡在含1%鹽的硫酸銅和硫酸鎂混合溶液中約20 ~ 30分鍾。

2、爛鳍病

【病因】鳍腐病(尾腐病)的病原爲細菌,如嗜水氣單胞菌、熒光假單胞菌和鳗弧菌。

【症狀】病魚尾鳍殘缺,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衍生到尾鳍根部,引发更嚴重的疾病。

【預防】①用0.01%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泡20分鍾。(2)可用0.01%高錳酸鉀溶液。

3、蒙住眼睛

【病因】致盲的直接原因是細菌或寄生蟲的侵入,如結核杆菌、弧菌、吸蟲等。最根本的原因是水質差導致細菌和寄生蟲的滋生以及魚類健康的下降。

【症狀】蒙眼症是觀賞魚的常見病。病魚早期眼膜出現白霧(多爲單眼),中期眼球渾濁,後期眼球腫脹並長出白色絮狀錐體。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導致死亡。

【預防】①早期應立即換水1/3,加5 & permil如果粗鹽的濃度沒有噁化,它可以通過換水自癒。②中晚期需要應用金黴素、青黴素或魚類專用藥物。用法用量請參考說明書。

4.水黴

【病因】水黴病、皮膚真菌病、白斑病等病原體均爲真菌,目前已发現引起水黴病的病原體有十餘種,其中最常見的是水黴菌和水綿菌。

家庭養魚的方法和技巧

【症狀】病魚在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狀覆蓋物,发病初期呈圓形,後期呈不規則斑塊狀。嚴重時皮膚受損,肌肉裸露,容易導致死亡。

【預防】病魚可用含碘消毒劑浸泡20毫克/升聚維酮碘溶液或2毫克/升高錳酸鉀與1%生理鹽水混合浸泡20 ~ 30分鍾。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chinafishingrod.com/rm/7764.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