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後野釣,關鍵記住這條原則,其他都不緊要

许多钓鱼文章主要问题不谈,光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吹牛皮。我一直觉得,只要窝点有鱼,鱼开口,用什么饵料,如何调漂,钩线竿怎么选择,那不是决定鱼获的关键。钓鱼人最想弄明白的无非是两个问题:1,窝点来没来鱼;2,鱼开不开口?到底是窝点没来鱼,还是有鱼

本文共計495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2分鐘。

許多釣魚文章主要問題不談,光在一些細枝末節上吹牛皮。

我一直覺得,隻要窩點有魚,魚開口,用什麼餌料,如何調漂,鉤線竿怎麼選擇,那不是決定魚獲的關鍵。釣魚人最想弄明白的無非是兩個問題:

1,窩點來沒來魚;

2,魚開不開口?

到底是窩點沒來魚,還是有魚不開口?窩點長時間沒魚,則應考慮更換釣位。有魚不開口,則可能是魚的覓食窗口期未到,需耐心守候,抓住時機。

實際上深秋降溫後野釣,比熱季更好判斷魚情。原則隻有一條,即提前打窩看魚星。

水溫低魚不愛動,或者說行動十分緩慢,提前打窩是重中之重。當下打窩當下釣,基本上誘不攏來魚,耐心好是空的,此時不是慢發作,而是幹脆不發作,除非是捅到瞭魚窩,否則收獲甚微。

同樣是因為水溫冰涼的緣故,少瞭地氣的幹擾,沒有魚集中覓食活動的地方,水面連一個氣泡都難看到。反之,則為魚星。

因此,當我們提前半天或一夜打過窩料後,下竿前,註意觀察窩點水面即可,如果魚星密集,則意味著已經發窩,此時下竿暴護的可能性很大。反之,沒有魚星,則多半釣位選擇欠缺,或魚不開口,走空的幾率高。

深秋以後野釣,隻需依據這條原則,可以極大地提高作釣效率,降低走空幾率。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47344.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