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是釣遠還是釣近?遵循這“四個原則”,你每次都能找到魚窩!

每次出钓都带齐“长枪短炮”,可在深秋这个特殊季节,来到水边,对着茫茫水面犯难,今天该钓远还是钓近?有人说应该钓远钓深,也有人要钓近钓浅,何去何从?真是纠结!我相信,这种纠结每个钓鱼人都经历过,毕竟选错了“空军”会向你招手。

本文共計1032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5分鐘。

每次出釣都帶齊“長槍短炮”,可在深秋這個特殊季節,來到水邊,對著茫茫水面犯難,今天該釣遠還是釣近?有人說應該釣遠釣深,也有人要釣近釣淺,何去何從?真是糾結!

我相信,這種糾結每個釣魚人都經歷過,畢竟選錯瞭“空軍”會向你招手。下面,你的老釣友要對你說,答案不在竿長竿短,而在於你是否讀懂瞭深秋水下的秘密。你隻要遵循這“四個原則”,每次都能找到魚窩!

一、看水溫選距離,別盲目信別人說的

大傢要知道,魚群的遠近是由水溫決定的,當早上水溫低於12℃時,魚群的確會退到深水裡去,但一旦太陽升起來,水溫就會上升,尤其是近岸的淺水處,短時間內會有大的提升。在深秋季節,魚的趨溫性表現的尤為明顯,這時魚會悄悄靠近岸邊取暖。

去年10底月在華陽湖,我堅持用4.5米竿釣近岸水草區,魚情在太陽高照後迎來瞭大爆發,而那些執著釣遠的同來釣友反而收獲寥寥。可見,下竿前用手試水溫,如果岸邊水溫暖手,何必舍近求遠呢?

二、找結構比選距離更重要

自然水域的魚把安全視為第一要務,我們選釣遠釣近也要考慮到這一點,你與其糾結釣遠釣近,不如先找到水底有結構的位置。一片平坦的遠水,不如近岸的倒樹、石堆。這些地方既能藏身,符合安全要求,又有食物,那它們就不會去光禿禿的遠處!

具有四十多年釣齡的老趙說得妙:“魚找的是傢,不是距離!”,當你到達釣點,先試著用魚竿探探底,找到那道被淹沒的田埂或坎位,那裡往往藏有魚群。

三、觀察水面信號再下竿

有經驗的釣友不會輕易決定釣遠還是釣近,而是達到釣點後先觀察幾分鐘,看看水鳥盤旋的是在近處還是在遠處,看看魚翻花時在哪裡,再觀察水草近處有還是遠處有,這些這些信號比任何理論都可靠。

現在我到釣場第一件事就是繞岸走一圈,這幾分鐘的觀察抵得上半天盲目作釣。前幾天在白馬河釣魚,我原本準備釣遠,卻看見近岸蘆葦叢不斷有氣泡冒出,於是用3.6米短竿,連釣獲五條大鯽魚。

四、靈活運用“一遠一近”佈窩法

如果你實在把握不住釣遠還是釣近,那你就同時打一個遠窩一個近窩,這是我的壓箱底秘訣。遠窩用顆粒餌,近窩用粉餌,根據魚情隨時切換。

這樣做就像給自己留瞭後路,哪個窩先發就主釣哪個,等這個窩子沒口瞭,或者上魚慢瞭就立馬換另一個窩子試試。這個法子讓我在多變天氣裡總能穩坐釣魚臺。

寫到最後,其實,深秋釣魚最怕固執己見。今天魚在遠處,明天可能就到腳邊。當我們太糾結於“遠”或“近”的絕對答案時,反而錯過瞭眼前最真實的魚情。

記住:最好的釣點不是固定的坐標,而是隨著自然節奏流動的位置。#頭條創作嘉年華#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47090.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