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後釣魚,要找這5個位置下桿,漁獲肯定不會比別人差!

钓位选对,事半功倍;钓位没选对,一切都白费。这是钓友们常见的说法,也是经过实践证明过的现象。可见,钓位选择是我们钓鱼活动的重要一环,寒露过后天气明显变凉,情况更是如此。

本文共計1103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5分鐘。

釣位選對,事半功倍;釣位沒選對,一切都白費。這是釣友們常見的說法,也是經過實踐證明過的現象。可見,釣位選擇是我們釣魚活動的重要一環,寒露過後天氣明顯變涼,情況更是如此。

下面,你的老釣友悠漁樂好不聊餌料不調漂,就說說寒露過後這段時間最容易被忽略的五個黃金位置,知道這些,你在這個金秋時段的漁獲可能會翻倍。

一、被陽光曬暖的深淺交界處

寒露後水溫下降,魚會本能地尋找溫暖區域。但很多人隻知道深水保溫,隻去釣深水,從而錯過瞭魚最願意待的最佳位置。

那就是深淺交界處,深水區提供安全感,淺水區被陽光曬暖後聚集微生物。你試著找找水下有陡坎的地形,往往下午兩點到日落前,這裡會成為魚的聚集地。記得用魚竿探底,找到那一道突然變深的水底斷層。

二、水草殘骸的縫隙之間

別看著枯萎的荷葉蘆葦就繞道走。這些凋零的水植物在秋天反而是絕佳的保溫層——白天吸收熱量,夜晚緩慢釋放。

更妙的是,腐爛的植物會吸引小蝦和昆蟲。有位常在野河釣大鯽魚的老師傅說過:“寒露後的草洞,比夏天還藏龍臥虎。”不過下竿要精準,選自然形成的草縫,別驚動水草根部的魚群。

三、老釣位下遊十米處

天天有人打窩的老釣位確實能養成魚過來覓食的習慣,但都是些個體不大的“新兵蛋子”,警惕性高的大魚往往聚集在下遊,因為水流會把窩料帶到下遊,對於寒露後活性大不如從前的大魚來說,在此以逸待勞,於是就形成更自然的覓食區。

這幾天我在七裡河釣魚,連續三天在熱門釣位空軍,往下遊挪瞭十來米,居然連上三條斤鯽。這就像去餐廳排隊,真正會打飯的人都在等第二波上新菜的時候正好輪上自己。

四、迎風岸的洄水灣

天涼遇刮風要找背風處下桿,這個理念不知害慘瞭多少釣友。風浪確實讓我們操作困難,但也把水面的浮生生物吹到瞭下風口。

關鍵是找迎風岸的洄水灣,這裡既聚集食物,又比光禿禿的迎風位好操作。

你可以試試在三四級北風天到南岸的洄水灣處下桿,在起伏的浮漂下面,正藏著大量準備越冬的魚群,能讓你釣的不亦樂乎!

五、進水口的靜水區

活水確實含氧量高,但寒露後水溫更重要。直接釣湍急的進水口反而留不住魚。要找進水口附近三五米的靜水區,這裡既有新水註入帶來的氧氣,又不會讓魚消耗太多體力,最為關鍵的是這裡水溫略高。

就像冬天你不會站在風口聊天,魚也一樣會選擇既通風又避風,還暖和的位置待著。

寫到最後,每次季節轉換都要重新理解釣魚的契機,尤其是在轉換期間,具有明顯的特症。當我們執著於餌料配方和調漂技巧時,或許忘記瞭魚在水面時候都是按照本能尋找最舒適的生存環境。記住,最好的釣位不在別人的攻略裡,而在你讀懂這片水域的瞬間裡。#頭條創作嘉年華#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46529.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