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瞭30年魚才深刻領悟,香腥配比有認知誤區,難怪新手總空軍!

去年深秋在襄都湖,我亲眼目睹一位老钓友用自制的浓腥饵料狂拉大板鲫,而执着于"香为主腥为辅"的新手小张却只能钓些小杂鱼。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很多钓鱼人可能陷入了香腥配比的认知误区。下面你的老钓友悠渔乐好就给你分享,钓了30

本文共計1200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5分鐘。

去年深秋在襄都湖,我親眼目睹一位老釣友用自製的濃腥餌料狂拉大板鯽,而執著於\"香為主腥為輔\"的新手小張卻隻能釣些小雜魚。這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很多釣魚人可能陷入瞭香腥配比的認知誤區。

下面你的老釣友悠漁樂好就給你分享,釣瞭30年魚才深刻領悟的香腥配比認知誤區。

一、水溫才是決定味道的關鍵

就說這水溫,跟人吃飯一個道理,天冷瞭就想整口熱乎的,天熱瞭就想來點涼快的,魚也一樣。

去年冬天那會兒,水溫就幾度,我開腥味濃的餌,腥占七成左右,鯽魚就肯開口,等到下午太陽一曬,水溫上來瞭,估摸著有十五度,一樣的餌料扔下去,漂就跟定住瞭一樣。我立馬換成香味主的,香味多點,口又來瞭。

所以說,死盯著魚是啥品種去配餌,有時候真不如看看這水溫。

二、腥味並非越濃越好

好多釣友就認一個死理,腥味不夠,就拼命加蝦粉魚粉,覺得那味兒沖,誘魚才快,可你想想,那玩意兒一下去,窩子裡鬧的全是小魚,嘰嘰喳喳的,大魚精著呢,早跑遠瞭,

大魚它喜歡的是那種淡腥,水草味兒,泥土味兒,帶著點自然的感覺,你那濃香精味兒一沖,它躲都來不及。

八一水庫那回不就是,旁邊一個釣友腥味下得猛,一下午桿子就沒停過,拉上來的全是麻將鯽,小雜魚搶瘋瞭,想釣的大板鯽,一條沒釣著。

三、濃香會要瞭你的“命”

香味也一個道理,不是越濃越好使,春天那次去水庫,水清得跟礦泉水似的,釣鯽魚,好多人喜歡加點香虎酒、草莓香精啥的,水那麼清,魚本來就警惕,你那香味隔著老遠就飄過來瞭,不把它嚇跑才怪。

在馬河水庫就有一次,我用的是那種本味的,味道很淡的餌,魚口一直都還行,隔壁那哥們餌料加瞭濃香味小藥,那香味一散開我這邊的口都停瞭,魚直接繞著這片水域走,清水裡看得清楚,太香瞭,魚恩本不敢過來。

寫到這裡,我想起我的一個朋友,總說他有個秘方,香腥配比絕瞭,到哪兒都是通殺,結果呢,有次帶他去個新塘子,傻眼瞭,他那套完全不好使。

原因是他就是忘瞭看水質,肥水塘裡,本身食物就多,你得用濃腥的去刺激,瘦水塘裡,水清魚少,你得用淡香的去誘,這不就跟炒菜一樣嘛,啥菜下啥料,哪有固定的方子,釣魚這事,就得看水下菜,香腥配比真沒死公式。

另外,商品餌包裝上印個香腥、腥香,說白瞭就是給你個參考,你不分場景拿來就用就成書呆子瞭。那些高手,人傢是看水,甚至用嘴嘗餌料,舌尖輕輕碰一下,就知道這味兒濃瞭淡瞭,今天這魚情合不合適,用啥配比,說穿瞭是水裡、天上的信息告訴你的。

所以下次開餌之前,別急!先蹲下來,抓把岸邊的水聞聞,看看水色渾還是清,用手背探探水溫,再瞅瞅今天光線怎麼樣,風往哪邊吹,把自己當成魚,去感受當時的環境,你這餌料該怎麼調心裡就有數瞭,那個香腥的比例自然就出來瞭,根本不用糾結,魚吃啥,是老天爺說瞭算。

咱們釣魚人,順著來就行,水溫風向光線天天變,你那個比例能不變嗎?魚在水裡,它也是跟著環境來的,我們也得跟著變!#香腥的和腥香的餌料有什麼區別#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45030.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