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釣小奶鯽?是你都犯瞭這三個錯!改掉後釣到的都是大板鯽!
看着鱼桶里扑腾的小奶鲫,你是不是在纳闷:为什么钓上来的却总是这些小家伙?你也明白野钓环境中大板鲫数量少,可旁边的钓友却能接连钓起半斤重的大板鲫,而你的浮漂就像装了弹簧似的,尽是小鱼在闹。这种尴尬的场景,相信每个野钓人都遇到过吧?
本文共計926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4分鐘。

看著魚桶裡撲騰的小奶鯽,你是不是在納悶:為什麼釣上來的卻總是這些小傢夥?你也明白野釣環境中大板鯽數量少,可旁邊的釣友卻能接連釣起半斤重的大板鯽,而你的浮漂就像裝瞭彈簧似的,盡是小魚在鬧。這種尷尬的場景,相信每個野釣人都遇到過吧?
下面,你的老釣友悠漁樂好來告訴你原因,是你犯瞭這三個錯,改掉後釣到的都是大板鯽!
一、錯把奶鯽當目標魚來釣
小奶鯽和大板鯽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魚\"。小鯽魚喜歡紮堆在淺水區,而大板鯽則獨來獨往待在深水區。
去年秋天在濕地釣鯽魚,我特意劃船到離岸50米遠的水域,那裡水深3米多,用水下攝像頭能看到零星的大板鯽在底部活動。而近岸1米多的淺水區,密密麻麻全是小奶鯽。這就好比學校食堂,低年級學生擠在門口搶食,高年級學生卻坐在角落裡慢慢享用。
二、餌料弄得又香又軟
你是不是習慣把餌料揉得又軟又香?擔心魚不好入口?可這樣的餌料正好中瞭小奶鯽的下懷!大板鯽更喜歡天然粗糲的食物。
記得在八一水庫,我學著當地老釣友的做法,用帶殼的花生枯碾成小顆粒,摻著湖邊的濕泥土打窩。掛麥粒進行垂釣,結果窩子裡全是板鯽魚星,釣上來都是半斤左右的鯽魚。
三、頻繁提竿嚇跑大魚
很多釣友一見浮漂動作就急著提竿,這反而把好不容易誘來的大板鯽嚇跑瞭。在歷次垂釣中,我註意到一個細節:每當旁邊釣友頻繁揚竿時,我的浮漂就會突然安靜下來。
遠離他們,當估摸你的窩子發起來後,改用守釣的方式,每隔半小時換一次餌,留足小心、狡猾的大板鯽吃餌時間,你會發現經過長時間等待後給的都是大板鯽的死口。
說到這兒,想起件有趣的事。有個釣友曾經抱怨:\"我用的餌料和別人一樣,釣位也隻隔瞭五米,為什麼他釣大的我釣小的?\"
後來我發現,問題出在他的釣竿顏色上——那根醒目的紅色釣竿在水中晃動,謹慎的大板鯽根本不敢靠近。有時候,細節決定成敗,這話一點不假。
綜上所述,釣不到大板鯽,不是因為技術不如人,而是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思維去揣測魚的習性。自然水域本來大鯽魚少,小鯽魚多,加之小奶鯽初生牛犢不怕虎,見餌就搶;大板鯽歷經風雨,處處謹慎。
但當你學會用大鯽魚的思維方式來思考,明白它們為什麼在這裡而不在那裡,為什麼吃這個而不吃那個,你就會發現,釣獲大板鯽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446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