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口的是子線而不是魚鉤,魚口墨跡八成是鉤用小瞭

在野钓中,凡是使用小钩粗线的,都不是会钓鱼的。比如6号袖钩及以下用到1.0及以上的大子线。真正的内行,恰好相反,子线一定用得细而鱼钩用得稍大。

本文共計404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2分鐘。

在野釣中,凡是使用小鉤粗線的,都不是會釣魚的。比如6號袖鉤及以下用到1.0及以上的大子線。

真正的內行,恰好相反,子線一定用得細而魚鉤用得稍大。因為他們知道,擋口的不是魚鉤而是子線:

子線粗瞭魚口墨跡,浮漂陰上陰下,漂相猶豫不幹脆,在水溫極低時對比很明顯,即使是作釣大個體魚種經常也是出不瞭魚口的。忽略掉這個細節,反而責怪沒魚口,隻會令人貽笑大方。

魚鉤小瞭不僅容易造成脫鉤跑魚,也會增加魚涮口的可能(即使鉤餌吞進嘴裡也能輕鬆吐出來),從而導致漂相相當虛亂,難以把握提竿時機。

關於魚鉤的選擇,我曾提出過“魚鉤決定魚的大小”的著名論斷,許多小白至今體會不到這點,境界沒到,還以為是我光喝酒忘記瞭夾菜。

魚口墨跡時,魚鉤一味換小,漂相會更加混亂,因為更小的魚更多。魚鉤必須起到過濾掉大部分小雜魚魚口的作用。

選用鉤線的原則應該是“鉤盡大,線盡小”,鉤取目標魚能正口上魚的上限,線用目標魚不至於切線的下限(可以搭配護線的調性偏軟的魚竿)。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43978.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