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釣黃金時辰!老釣友壓箱底的時刻表,錯過這波得再等整晚!

#夜钓什么时间段最好#昨天晚上十点,新手钓友小王急得给我狂发语音:“哥!我这儿浮漂就跟焊死了一样,都三个钟头了,才钓上来两条白条!”我望向窗外漆黑的夜色,跟他说:“你赶紧收拾家伙换到浅滩去,十二点前说不定还有机会。”结果到了凌晨一点,这小子

本文共計1512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7分鐘。

#夜釣什麼時間段最好#昨天晚上十點,新手釣友小王急得給我狂發語音:“哥!我這兒浮漂就跟焊死瞭一樣,都三個鐘頭瞭,才釣上來兩條白條!”我望向窗外漆黑的夜色,跟他說:“你趕緊收拾傢夥換到淺灘去,十二點前說不定還有機會。”

結果到瞭淩晨一點,這小子就抱著條五斤重的鯉魚拍照向我顯擺。經過這事兒,我癒發覺得夜釣能不能成功,三分靠技術,七分還得看時辰。

太陽剛落山的時候,水面還透著紅光,不少新手這時候就急著下竿。但大傢得知道,魚可比人還明白什麼是“下班高峰期”。就像去年夏天在華陽湖,我親眼看到幾條鯉魚在淺水區翻騰,可就是不咬鉤。為啥呢?這個時候水溫變化劇烈,魚群正忙著從深水區往岸邊遷移,根本沒心思吃東西。

最好的辦法是提前打窩,下午五點左右,用老壇玉米做個重窩,等天色完全暗下來,窩料發酵散發的香氣正好能把魚群留住。這裡要提醒大傢,別被水面的炸水聲騙瞭,那大多是肉食魚在捕獵。要是甩亮片路亞,說不定能撞大運,但想釣鯽魚、鯉魚,還是得沈住氣。

當天完全黑透,用手電筒照水面,能看到水底冒起細密的魚星,這可是夜釣的黃金時段。上個月在朱莊水庫下遊,我和老劉並排釣魚。他一直守著下午打的窩子,我卻在八點半把魚竿挪到瞭水深1.5米的樺尖位置。結果到十一點,我這邊每隔二十分鐘就能釣上一條板鯽,他那邊的窩子卻安靜得很。

這裡面的關鍵因素有幾個:一是水溫要穩定在22 - 26℃,大傢可以帶個防水溫度計,在某寶上二十塊錢左右就能買到;二是溶氧量開始上升,觀察岸邊有沒有魚探頭“吧嗒”嘴;三是小魚鬧窩的情況會減少,如果突然停口,可能預示著大魚進窩瞭。

在裝備細節方面,這個時段建議用電子漂調三釣二,別用藍光夜釣燈。上次我用燈照著釣,十點之後魚口明顯變稀,換成熒光棒後馬上就開始連竿上魚。

能熬到深夜還在釣的都是釣魚界的狠人,而且往往會有驚喜。記得去年中秋在水庫釣魚,我正犯困呢,突然一個黑漂,遛瞭半小時,釣上來一條12斤的青魚。

深夜釣魚有幾個優勢:魚的警惕性會降低,因為岸邊人車的聲音都消失瞭;出現的魚個體往往偏大,那些經驗豐富的魚敢靠近岸邊;而且魚吃口很實在,直接吞鉤,不會反復試探。不過,這裡面還有個和月相有關的講究。

上個月滿月的夜裡,我和哥們兒去夜釣,月光亮得都能看報紙瞭,結果哥幾個都沒釣到魚。後來查資料才知道,月光強度超過0.3勒克斯,大概就相當於40瓦白熾燈的亮度時,魚群會退回深水區。現在我每次出門釣魚前,都會先看看天文APP,新月前後的時候,我肯定會死守午夜場。

天蒙蒙亮的時候,老釣友們把這個時段叫做“鬼扯眼”。上個月在七裡河,四點多我被凍醒瞭,正準備收竿,就順手把剩下的餌料全拋進瞭窩子。結果十分鐘後,浮漂就開始劇烈晃動,連著釣上來七條半斤重的黃辣丁。

從科學角度解釋,這個時段水體溶氧量達到峰值,再加上晨露讓表層水溫降低,底層的魚會瘋狂覓食來儲備能量。這時候的必殺技是換小鉤細線,把夜間用的2號主線換成1.2號,餌料增加腥味,我常用南極蝦粉加上紅蟲液,專門對付那些精明瞭一整晚的滑口魚。

不過,有些時辰不太適合釣魚,大傢千萬別硬剛。晚上19:00 - 19:30,天剛黑透,魚的視覺系統需要20分鐘左右來適應黑暗,這時候下竿,就跟往水裡扔空氣差不多,很難釣到魚。

淩晨00:30 - 01:30,多數水域會出現短暫的停口期,有人開玩笑說是魚群在換班巡邏,其實是水體溶氧波動導致的。還有雷陣雨前兩小時,氣壓驟降,我試過打重窩都沒用,魚都漂在中上層,甚至有些還翻著肚皮。

所以啊,下次夜釣沒有魚口,先別急著懷疑餌料不好,掏出手機看看時間。要是晚上七八點沒口,不妨去岸邊撿撿河蚌打發時間;九十點還沒動靜,就起來溜達溜達,換個釣位試試;要是半夜十二點還沒釣到魚,趕緊補個窩子,睡上兩小時;淩晨四點再接著釣,說不定能來個絕地翻盤。#認證作者激勵計劃#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40575.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