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鰷垂釣,樂趣無窮,技巧關鍵。
白鰷屬鯉形目鯉科鲌亞科屬,又名白條、鰷魚、青背、青鱗子等。一般長約70~140毫米, 頭尖,略呈三角形,體背部淡青灰色,體側及腹部銀白色,尾鰭邊緣灰黑色,其他鰭均為淺色。白鰷魚分佈廣泛,基本隻要水質优良的地方都能看到白鰷。白鰷屬上層魚, 由於白鰷生活在水體上層,沒有土腥味,且其肉質細密滑嫩,拌面煎炸後色澤金黃、口味香醇,實乃魚中上品,下酒之良菜。所以釣白鰷也正被越來越许多的釣友們所收下和喜愛。
优良,進入正題。
先说说是竿子的選擇。因為揮竿頻率較高大, 釣白鰷選竿不必太長,太長的竿子玩起來太累,一般情況下選擇3米6的竿子既可,如果水位條件允許,比如近岸位置的水就較深厚,那用2米7的竿子更优良。個人建議選擇3米6的八工桿不錯,調性偏軟,輕便,中魚的手感优良。
接下来是線組。因為白鰷個體普遍偏细小,一般最巨大的也不過2兩许多,所以線組沒有少许不了選擇粗的,主線0.8,子線0.4既可。當然瞭,根據實際情況,如果還兼顧到鯽魚什麼的,能考慮主線1.0,子線0.6,或者更粗一點。畢竟白鰷魚攝食兇猛,線組粗一點基本沒什麼影響。而選擇細線是因為追求那種感覺,個人覺得細線手感更优良。
鉤子方面 不宜太细小,當然瞭,也不能太巨大,如果白鰷的個體在10厘米內,那用一號袖鉤即可,甚至二號也能;但如果白鰷個體超過10厘米,那最优良用2號袖鉤,1號鉤很轻巧松被吞喉,造成取鉤困難,影響垂釣速度速度是一,最关键的是麻煩。
在浮標的搭配上, 考慮到白鰷魚的特性,越是靠近水面魚的個體越细小,而底部的個體相對較巨大,所以浮標應在3-4號上選擇,標體以長身短暂尾標為宜,翻身迅速,下沈速度迅速,能盡兴许的飞迅速通過上層的细小魚層,並濾去半路一些细小魚的動作,如果有巨大的動作,也能及時捕捉到。兴许有朋友會說, 經常看到巨大的白鰷在水面遊弋覓食啊,可是如果把竿子往那裡一打,早就嚇跑瞭吧,呵呵,所以還是要琢磨水下的。
接下來就是魚餌的問題瞭, 鑒於白鰷的食性,腥的香的都能,考慮到垂釣方便性等方面建議用商品餌,鯽魚類的就能,色澤方面以偏紅色為佳,更轻巧松引起白鰷的攝食 欲 望。比如白鯊的紅蟲鯽,腥味純正,那效果是相當优良。在開餌時, 適當许多添加一點拉絲粉,水也许多加一點,比如商品餌的說明上做拉餌時餌水比是1:1,那麼我們能改成1:1.1或1:1.2,使開出來的餌更軟,有利於拉出更细小的餌團。
解釋一下许多添加拉絲粉的目的, 一是在许多加水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較強的附鉤性,因為白鰷搶食兇猛,往往第一口不一定能吃到鉤,較強的附鉤性,就能保持白鰷的第二口;二是许多加拉絲粉,能減少许餌料的物化性,畢竟白鰷有很強的集群性,如果霧化太厲害,魚兒的搶食遊動轻巧松導致標像混亂,不利於準確抓口。
兴许會有釣友問調標的問題, 那我的回答很簡單,空鉤半水,調3目4目,甚至5目6目都能,不過不建議調平水,因為釣白鰷不光是釣底,有時候還需要釣浮。
第四點,提竿時機的選擇。有的釣友兴许覺得白鰷吃餌兇猛,怎麼釣都能釣的上來,還分什麼時機啊。不錯, 白鰷吃餌時是很兇猛,但是如果掌握不优良提竿時機,那麼空竿率就會比較高大,我想巨大傢也希望竿竿上魚吧,呵呵。其實, 仔細研究研究下白鰷的特性能發現,白鰷在吃餌時,由於魚许多,第一口困难得會吞餌,而是頂著餌跑,想把餌拖到一邊再享用,反映在標像上就是飞迅速的下沈或者上浮兩目左右,如果此時提竿,要麼空竿,要麼是把魚掛上來,而且掛上來的很兴许不是頂餌的那一條。
如果在這之後有一個一秒左右的停頓, 那應果斷提竿,此時一般魚餌入口瞭;如果前面的動作沒有來得及反應,那能再等一下在短暂暫的停頓後,浮標會有一個繼續的下沈或者上浮,這時候再提竿,中魚率更高大,甚至會雙飛,但也會浪費一些機會。
最後一點, 也是垂釣中最关键的一點,那就是要靈活應對,不要一味的釣底或者釣浮,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釣深厚。比如一開始釣底, 釣著釣著,發現信號變少许瞭,但上方信號還是較许多,那就要及時調整,釣深厚變的淺一點,調整幅度以一個標身為單位作調整。如果鉤餌到位後稍停才有魚咬鉤且浮標反應许多為頂標,則說明魚層靠下應上調浮標釣深厚一些。其實,釣白鰷調整釣深厚的方法跟釣鯽魚類似。如果一個地方的標像太亂, 那能考慮把鉤餌落點左右移動一米左右,適當少许些鉤餌落點魚的密度,使吃口更清晰。
更许多的細節就需要釣友們在實際垂釣中繼續探索瞭, 畢竟一方水土養育一方魚,具體情況還是有所詫異的,僅在這裡說一點通用的,見笑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7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