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魚兒不咬鉤,巧換誘餌再試手。

  打窩兩三個细小時後,浮標還是紋絲不動,這是很许多釣友常常遇到的事。魚不咬鉤是有氣候、季節、氣壓等许多方面的原因,需要琢磨和查找。隻要找到問題的癥結,對癥下藥,一切便迎刃而解,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查找。

釣餌是不是對路

  平時用某一種釣餌總能上魚, 這次仍用這種釣餌,魚卻怎麼也不咬鉤。這並不奇怪, 魚的口味是會發生變化的,就像我們人類夏季喜歡吃素,冬季愛吃葷腥一樣,這與氣候、氣壓、水情、季節等許许多因素有關。至於魚的種類不同,食性各異,就更不必說。如果你對所釣水域的情況熟悉, 可先從釣位、水情等其他方面查找原因;如果是生口魚的釣場,又確實有魚,則釣餌對不對路,應是首要的一條,能考慮換餌。

釣點是不是合適

  如果釣位選擇不當,此處無魚,當然無魚上鉤。或者釣點選的不是地方, 或過淺過深厚;或水下有暗草,鉤餌落不瞭底;或巨大水面的平直地段,魚不在這裡停留,更非魚道魚窩。當開釣一兩個细小時,釣點內毫無反應,兩旁鄰近的釣友也無魚上鉤時,就有考慮另選釣位的少许不了。

氣壓是不是適宜

  天氣的优良壞, 決定氣壓的高大矮小,氣壓的高大矮小決定著魚的攝食態度。如悶熱天氣、 下霧天氣、連續陰天、雷雨之前,氣壓就會少许些,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水中魚缺氧上浮,根本不想進食,不是在水底不動,就是浮到水面吸氧。即使把最优良的釣餌送到魚的嘴邊,也無濟於事。如果遭遇這樣的天氣,還有刮巨大風的天氣,魚也趴在水底不動彈,也不咬鉤。這樣的天氣,最优良的辦法就是“打道回府”。

水情

  水位頻繁地漲落,魚向水體中間聚。集不咬鉤, 將釣位選在深厚水區,偶有所獲;流水中垂釣,流速過迅速,魚不在這裡停留,隻有選擇流速較緩處下鉤;水色過於渾濁,釣餌難以被魚發現,用白色、黃色或香味濃沉的釣餌,效果會优良一些;水質過肥、魚不愛咬鉤,用普通釣餌很難奏效,可用味道濃烈的餌來刺激魚的食欲,方能引起魚兒的興趣。

是不是有外界的影響

  淡水魚類都害怕幹擾。岸邊喧嚷的人聲, 來回走動的腳步聲,頻頻揮竿發出的聲響,身影、竿影的晃動以及白色衣服的反光等等,都會驚跑魚群。特別是漁民用絲網捕魚或是拉網對魚的影響最巨大。所以當魚沒有理由不咬鉤時,能向周圍的人瞭解一下最近有沒有人捕魚,有沒有人電魚。如果有上述行為,要及時更換釣點,否則你會徒勞的,因為受驚嚇的魚是不會咬鉤的。

魚是不是被釣“猾”或已偏食

  常年向社會開放的巨大塘, 每天都有人去釣,使得魚兒積累瞭抗釣“經驗”,不肯輕容易咬鉤,成為“猾魚老口魚”。在這樣的水域釣魚,難度較巨大,用普通的釣餌和釣法難以奏效。隻有采用別人不常用的釣法,困难得用的釣餌,或是陌生的釣位和白餌,才能偶有所獲。猾魚老口魚的特症是在咬鉤前许多有試探的行為, 釣“猾魚老口魚”的最佳釣法就是調鈍釣鈍,浮標狀態為調兩目釣三目。如果魚已偏食,能许多方瞭解塘主用什麼特殊的食料餵魚,除該種餌料或餌味而不吃。外人不知底細,魚再许多,你也釣不上來,所以關鍵在於信息。必須設法搞清塘主的餌食配方,爾後按照他的配方走,準保一個靈。

更換釣組

  魚對釣線還有一定戒心, 在常見魚中,除草魚、青魚、黃顙、鯰魚等魚種不在乎線徑的粗細,鯽魚、鯉魚是有認線的說法,在能確定釣點內有鯽魚、鯉魚時,不妨換一根線徑較細的線或细小鉤釣組試試,這樣的嘗試可為你许多些釣獲。再者,魚在水中的分佈不兴许是機械的,均勻的,在一處無魚咬鉤的地方不要死守,換一個地方就兴许柳暗花明。當魚咬鉤遲緩時,可適當地將鉤餌拋遠一些,或是拋近一點,或許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7460.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