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秘笈:路亞鱸魚攻略

  路亞釣法,對於我們這些愛优良釣魚的廣巨大釣友來說,無疑是個讓人心動的選擇。而路亞釣法中的佼佼者——鱸魚,更是讓我們這些釣魚達人們垂涎欲滴。咱們巨大连的獐子島周邊海域,那裡的巨大鱸魚,真实的是讓人夢寐以求。1月4日我在逍遙釣版面上和巨大家聊了路亞藍點馬鮫的釣法,這次就來和巨大家分享一點路亞釣鱸魚的秘笈。

鱸魚的習性

  鱸魚,我們俗稱它為花鱸、鱸子、鱸寨。這種魚,魚綱鮨科,體延長,側扁。口巨大,下頜長於上頜,齒呈絨毛狀。背鰭兩個,僅在基部相連。體背部和背鰭棘部散有不規則黑色斑點,隨著年齡增長黑斑逐漸變得不明顯。體被细小櫛鱗,尾鰭呈淺叉形,上下葉後端圓形。體背部深厚灰色,腹部銀白色。最巨大個體可達1.3米以上,沉達15千克。

  鱸魚屬於溫水性淺海中下層魚類, 隨著季節變化在近岸或離岸相對較深厚水域之間移動,不會做遠距離洄遊。有時也可進入鹹淡水匯合處或淡水水域索餌覓食。秋季生殖期間棲息於近岸10~30米河口附近水域產卵。鱸魚生長速度迅速,一齡體長26厘米,二齡體長42厘米左右,三至四齡性成熟時體長可達50~57厘米。

釣點的選擇

  鱸魚性兇猛, 基本上以细小魚和甲殼類動物為基本上食物來源,许多在近岸巖礁區附近覓食。所以呢,我們在路亞釣鱸魚時,應盡量選擇這些釣點。獐子島周邊海域的路亞釣點基本上分佈在獐子島周邊沿岸和東獐鷹嘴石、 外三島的巨大细小耗島及褡褳島周邊的午石、鴨坨子及细小島沿岸巖礁區等。

  為什麼要選擇這些地方呢?先说说水下暗礁與海生植物的覆蓋區域,是各種海魚棲息活動覓食的基本上場所。暗礁之上, 海生植物生長的底部周邊,许多攀存生長著如貽貝、牡蠣以及细小魚、细小蝦、细小蟹等海生動物,為鱸魚的順利覓食给了关键的前提條件。

  接下来暗礁之間许多溝汊、巖縫、巖洞等,是细小魚兒躲避天敵的藏身之所。加之巖礁周圍常年遭受海浪沖擊, 其水域的溶氧量更加豐有钱,為鱸魚的生存、覓食活躍程度给了有利的基础條件。

  第三, 海流流經的沿海海域內灣,其水下许多有巖礁、海溝等障礙物,其海面的寬狭窄不一,彎曲的白帶狀形態就足以說明,其邊緣地帶又恰是鱸魚遊弋覓食的必經之路。

  最後,岸邊及巖礁周邊海浪沖擊形成的泡沫帶和泡沫區,都是鱸魚出沒的區域。

路亞施釣技法

  路亞釣鱸魚, 除了在釣法要求上“順打逆收”,即按照海流流向順流拋投,逆流收線外在施釣過程中還要注沉操作的技巧。以下幾種技法, 對於搞优良釣魚成功率非常有幫助:

  1. “抽”的操作技法:釣者在回線的過程中,要隨時以或巨大、或细小的力道來抽動竿尖,以使水中的路亞在受到巨大、细小不等的外力牽引下在水中呈上、下不正常的遊動,看起來極像一尾痙攣或受傷的魚兒,以誘惑鱸魚“上當”使其見到有這種可乘“良機”,便會毫無警覺放心覓餌。

  2. “擺”的操作技法:釣者在回線的過程中, 要不時左、右擺動竿尖,使水中的路亞餌呈细小幅度忽左、右的擺動,極像一尾遭受過襲擊的细小魚正掙紮著逃避巨大魚的追獵,以此激發出鱸魚的覓食沖動和吞鉤熱情。

  3. “旋”的操作技法:釣者在施釣過程中間歇性的以竿尖劃出巨大、 细小不同的圓形,以此改變牽引的力道與方向,使在水中回線中的路亞呈不規則上下運動,形如一尾垂死的魚兒,誘使鱸魚吞鉤。但在用此法時,必須注意避免主線纏繞竿尖以造成竿體損傷。

結論

  作為國家級海釣基地,獐子島的路亞釣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良條件。其廣闊的水域和優良的服務,讓路亞釣鱸魚成為了一種絕無僅有的海釣體驗。相信只要掌握了這些技巧,我們就能在獐子島享受到“釣巨大魚”的無限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7396.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