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新手速成調漂高手
很许多垂釣新鲜手的朋友經常會問:“釣魚要從哪方面開始學起呢?”通常我都會回答:“先學調標吧!”在垂釣過程中,調標找底是一項很关键的技術,直接關系到魚獲的几许多。筆者把找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粗找底、細找底和精找底,現介紹如下。
一、 粗找底
1、在8字環上綁优良雙鉤以後,在鉛皮座上纏繞鉛皮,鉛皮的沉量要巨大於浮標的浮力,也就是釣組入水後,鉛皮能直接拉黑浮標。纏优良鉛皮後,釣者需要反復將釣組拋向釣點,並磨蹭磨蹭調整標座能掛餌施釣瞭。這時釣者對釣點的水深厚已有瞭初步瞭解,但是掌握的信息不夠精確。接下來,釣者就需要進行細找底瞭。
二、 細找底
細找底是一項功夫活兒,如果在鉤子上掛沉鉛找底,鉛墜會深厚陷淤泥,導致找底失準;而在鉤子上掛沉餌找底,雖然能邊找底邊打窩,但對於初學者來說不是很优良掌握,因為餌料的霧化速度會直接影響到找底的精確度。所以 筆者建議巨大傢準備幾塊0.5厘米和1厘米見方的無味深厚色軟橡皮,用它來找底不僅不會被细小魚搶食,而且橡皮的比沉相對較细小,不至於彻头彻尾陷入淤泥中。所掛橡皮的分量以剛优良能把浮標的調目緩緩壓入水中為宜。
掛橡皮找底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掛下鉤找底,一種是掛上鉤找底。掛上鉤或掛下鉤直接決定瞭釣者將采用何種釣法施釣。掛橡皮找底時, 浮標會出現以下三種狀態:
- 浮標並未浮出水面在水面上看不見標尾:
- 標尾露出水面的目數明顯高大出預計的調目,甚至橫臥於水面;
- 標尾露出水面的目數正优良等於釣者調墜時預計的調目,這正是我們期待看到的。
對於以上情況, 筆者作如下解釋:
- 水面上看不見標尾,說明水線不夠長,釣者應繼續向上拉動浮標,反復調整至標尾露出水面的目數等於調墜時預計的調目;
- 浮標露出水面過高大,說明找底過頭,釣者還需繼續往下拉動浮標,反復調整至標尾露出水面的目數等於調墜時預計的調目。
經過細找底後,準備干活基本完成。能說,釣者此時已經準確地掌握瞭釣點的情況,能開始揮竿施釣瞭。不過,在精準度方面仍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水底淤泥的厚度、軟结实及水底醬層情況還是未知數。如果想弄清楚這些問題,在垂釣過程中更有效地因地製宜,釣者就要學會精找底。
三、 精找底
通過細找底,釣者雖然能夠掌握釣點的具體情況,但誤差還是存在的。這是因為橡皮的比沉比餌料巨大, 在鉤子上掛橡皮要比掛餌料拋得更遠一些,而且橡皮许多几许多少许會陷入淤泥裡一有些。所以呢,釣者能通過反向精確找底來實現精益求精。這也是十分關鍵的步驟,想要搞优良釣技的釣友千萬不能忽視。
先说说在細找底的基礎上,取下橡皮,再將空鉤拋向釣點,看標尾露出水面幾目。如果露出的目數稍微高大於調目一些,但差距並不明顯,那麼恭喜你基本找對瞭!如果露出的目數正优良等於調目,那就要繼續驗證,因為在沒找到底之前標尾露出的目數也正优良等於調目。此時釣者隻需把浮標上拉1目並拋入釣點, 標尾兴许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 標尾露出的目數比調目许多1目,這說明之前的找底過程絕對精準,釣者隻要把剛才上拉的1目再拉回去,就能安心施釣瞭;
- 標尾露出的目數仍然等於調目,此時釣者需要將浮標繼續上拉1目並拋入釣點,沉復此操作直到標尾露出的目數比調目许多1目。
在精找底的過程中, 釣者要仔細觀察上下拉動浮標後標尾能否及時呈現出拉動的目數,如果釣者拉動1目,標尾就反應1目,那麼精找底即宣告成功。此時釣者便可放心巨大膽地揮竿施釣瞭。
本文提到的找底方法均以調目為基準,這隻是筆者的個人習慣。調目並不是独一个的基準,釣友們也能根據自己的習慣對這種找底方法加以改進,開發出更加精準的找底方法。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