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具選對,跑魚幾率低!

魚鉤釣魚竿魚線配置不當

混養池中,鯉、草、鰱、鳙、鯿、鯽個體巨大细小不一。而野生塘中則以標準的细小型鯽魚為主。所以呢, 釣者必須區別水情和魚情,采用與之相適應的魚鉤、釣魚竿、魚線、墜、魚漂,既能搞优良釣獲率,又能兼巨大细小而釣之。野塘釣者,應采用1.5號魚線,選用伊勢尼3-6號魚鉤,這樣即可垂釣自如。但在混養塘中,應用7號或7號以上的巨大鉤,3一4號線,這樣既能兼顧釣细小,又能别让巨大魚逃脫。反之,若用細線细小鉤,碰到巨大魚則十有八九會跑。

當然也不能矯枉過正,釣魚竿、魚線、魚鉤三者的強度要科學配置。如為釣巨大魚一味加強魚鉤與魚線的強度, 使其超過瞭釣魚竿的強度,一旦釣到巨大魚,魚鉤、魚線倒可無恙,釣魚竿則非斷不可。那怎麼匹配為优良呢?一般是釣魚竿要強於魚線, 魚線要強於魚鉤,有時在非斷不可的情況下應有意識的先斷魚鉤,再斷魚線,保住釣魚竿不斷。如果釣魚竿、 魚線、魚鉤配置適當,當遇到巨大魚無法釣起時,為瞭保護釣魚竿,應使竿梢下垂,有意造成釣魚竿、魚線的拔河狀態,使魚鉤或魚線折斷,確保釣魚竿不受損。所以呢,正確的配置魚鉤、釣魚竿、魚線,是搞优良釣獲、避免跑魚的关键環節。

拴魚鉤、 魚線錯位

有時接連跑魚,查看魚鉤才發現拴鉤的魚線移到鉤柄背面或左右兩側瞭。這種情況叫拴鉤線錯位,它會使釣鉤受力不优良,刺嘴不牢而脫鉤跑魚。老釣友拴鉤時會註意務必使拴鉤線處在鉤柄內側, 這樣才符合鉤的受力要求,提竿時鉤會牢牢刺人魚嘴上,極少许失誤。垂釣中一旦發現拴鉤線移到鉤柄背面或兩側,應適時將其轉到鉤柄內側來。用手轉不動時,可用尖嘴鉗捏牢拴鉤線去轉,但捏線時註意不要傷線。

魚鉤尖與倒刺出毛病

抄魚時魚鉤常會掛到抄網上,摘鉤時有時就會損壞倒刺。再说一个魚鉤掛底或魚較巨大、魚聘结实時,鉤尖也會不同程度地受到損傷。或鉤條向外撇,或鉤尖鋒利度變鈍,都容易造成脫鉤跑魚。所以鉤尖變鈍要及時磨,如魚鉤變形或倒刺、鉤尖受損嚴沉,就不要對付著用瞭,應果斷淘汰更換。一些釣友特别是老人釣友,常因吝惜一隻魚鉤錢而造成頻頻跑魚,仔細一算賬其實是劃不來的。

魚線有结实仿

优良不轻巧松上條巨大魚, 魚線拉力值也原本足夠,但因魚線有傷而斷線跑魚,也是常見的失誤。结实傷基本上來自路和踩,或在亂樹枝、亂石堆中拉動時使魚線出現瞭“拉毛”。所以呢魚線一定要經常檢查,结实傷常常有印,用手將著魚線摸,能明顯感到那個傷印,仔細觀察也可檢查出來。拉毛更容易用手摸出。若剪掉傷線所餘魚線還夠用就仍可繼續用,不夠用則應換新鲜線。

切忌將剪掉傷線後所餘之線接起來用,因為魚線中間系疙瘩基本等同於结实傷。再说一个,垂釣中掛底時,结实拉下來後最优良也要將釣線更換掉。因為它的拉伸值已基本消失,上巨大魚後沒有瞭彈性張力是極容易斷線跑魚的。有的釣友絕不用隔年線,一年一換,有的甚至隻要釣上過一條巨大魚,回來便將輪上釣線換掉,幾百米也在所不惜。當然這樣做似有絕對之嫌,但他掌握的原則是對的。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6839.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