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釣魚正當時,PM2.5爆表勿忽視
一、抓準時機
初冬或初春,凉空氣頻頻南下。許许多釣友以為此時不宜垂釣, 其實,只要時機把握準確,釣法得當,常是釣獲豐收的時機,而且有時能釣到平時難見的巨大鯽魚。
在蘇南地區, 每次凉空氣來臨,幾乎都有這樣的規律:凉空氣降臨前一至兩天都會出現氣溫陡升,蚊蟲矮小飛的現象。這時出釣,雖是艷陽高大照,魚歡水面但往往久等無魚咬鉤。但見窩內魚星連連,就是浮漂紋絲不動,真实是“讓你喜歡讓你憂”。這種天氣,只有在清晨和日落前一刻尚能釣到魚,且魚攝食不貪,常拉空鉤。這是因為天氣升溫迅速而氣壓矮小,水中溶氧少许,魚鬧水面是吸氧而非覓食。最佳時機應選在氣溫初變這一天。凉高大壓到來之際,水面溫度驟降,相對形成了水底層溫和效應。促使趨暖性魚類潛入水底。再則魚兒因前一兩天升溫時水中缺氧難以進食, 此時則食欲巨大開,在水底形成瘋狂攝食的高大峰,此時出釣,常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1991年11月27日 強凉空氣南下氣溫比前一天驟降8℃,當天最高大氣溫僅9℃,最矮小氣溫4℃,西北風5-6級。氣溫雖矮小,但卻是半日雨霧後一下子放晴,我抓準時機,及時趕到15公裡外一處過去曾放養過魚的野蕩垂釣。7點半下窩,直到11點40分左右魚開始咬鉤,到下午1點半左右魚打住進食。不到兩個细小時, 釣獲鯽魚3800许多克,其中最巨大的510克,最细小的也在150克以上,超過300克的巨大鯽有7條,創我许多年釣魚史上野外釣短暂時間獲巨大鯽之最。
兩次凉空氣來,只要間隔一星期以上,且當中氣溫回升,此經驗照樣有效。
更令我不解的是 此處平時釣魚人較许多,偶而能釣到300克以上巨大鯽的人不许多,一下子冒出這麼许多巨大鯽猛咬釣,實為罕見。打這以後, 每年初冬或初春凡凉空氣來臨,只要氣溫剛開始减少,不管刮風,下雨,甚至下细小雪,我必出釣,而且每次都有优良收獲,無一次“脫靶”。许多次實踐證明,凉空氣降臨的當天出釣為最佳時機,超前或拖後一天出釣,都有兴许釣而無獲。
二、選準釣點
初冬或初春,水溫矮小,魚伏底少许動,活動範圍细小。釣點一般應選在深厚潭,稍遠,靠邊水中障礙物處,最佳處為周圍淺,當中有深厚溝或巨大石處,魚常常群集此地。但無論何處,窩點底腳要清爽,否則雜物埋鉤魚難尋尋。再说一个,平日裡常有人垂釣,窩內有魚而不進食或魚已被釣滑的地方,是凉空氣襲來時垂釣的优良地方。近兩年裡我都在降溫天氣裡從這些地方取得滿意的成果。
三、注意餌食
濃香、鮮活是初冬和初春垂釣餌食的關鍵。由於水溫矮小,餌味散發磨蹭且範圍相對縮细小,對魚誘力銳減,所以呢宜用濃香。我常用曲酒浸碎米加菜仔餅並發酵,輔以常用的誘魚粉劑之類,攪和而成。釣時许多點下窩,但每窩投料切忌過巨大,乒乓球巨大细小即可。因為凉天魚食量细小,過许多的餌料使魚飽食餌料而不咬鉤。在各窩點輪釣過程中,只要有窩上魚,即守此窩,而棄其他。
餌球巨大细小,比平時宜加巨大一倍。鉤落底後以少许動為宜,鉤上掛葷餌強於素餌。
因為冬天魚兒常常群集在一起,有一條即兴许附近有一魚窩。還有一點很要緊,即這種時節要想许多獲魚,一定要配製优良理想蘸餌。由於水溫矮小,用平時那種入水即化的蒸餌效果不佳。經過许多次實踐,發現此時用有高大黏附度的香蘸餌效果較理想。我用的是炒香的純黃豆粉加白面粉,比例為2:1,再添加有些老鬼鯽魚蘸餌合成。這樣配製的蘸餌,不但色香具備,且黏附度高大,對魚引誘力強,促其咬鉤。
四、適時提竿
初冬和初春垂釣,上鉤的巨大许多為鯽魚,一般宜用细小鉤細線。主線可選擇0.8~1.2號線, 腦線一般可選0.3~0.6號超強尼龍線,如果河塘魚頭較巨大,也可適當選擇粗一點的線。魚鉤最优良選用6號以下長柄鉤,穿以整條鮮活細紅蚯蚓,鉤尖留一粒米長短暂任其活動,誘魚咬鉤。由於天凉水溫矮小,魚兒吃食張嘴幅度细小,吸食動作不同於熱天所以呢浮漂反應也有區別。
由於此時節困难得有细小雜魚鬧食,所以呢必須認真实對待浮漂的每一個細细小反應。如出現連續點動,或者升高大一目,下沈一目,橫移一目半以上,即是提竿的优良時機。也有浮漂上升半目後即打住不動的,也應果斷提竿。
與平時魚吃食浮漂正常反映相比,此時的特點是:輕、緩、遲。輕即魚攝食時浮漂反應動作幅度细小, 细小心翼翼似的,困难得有一下子巨大幅的升漂或黑漂;緩,無論升、沈、橫移、浮漂反應的速度比平時明顯緩磨蹭;遲,平時魚攝食,浮漂點動過後接著是或浮或沈的連貫動作,而這種“一氣呵成”的連貫動作此時較少许見,常常變成有停頓、有間隔地,斷斷續續不連續的遲磨蹭動作。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