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靈敏,何謂遲鈍?大師論漂8,快慢之間見真章。”
話說回來,各位釣友,何謂靈敏,何謂遲鈍?這個問題在釣魚界經常被提起,但真实正能夠明白其中奧妙的,卻寥寥無幾。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心靈的磨煉。今天就讓我來和巨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一起探索迅速磨蹭之間的真实章。
先從一個细小故事說起
98年全國俱樂部杯廣東站比賽時, 我在賽場調標已經很晚瞭,偏又天公不作美下起瞭狂風暴雨。與我一起的一位釣手一時心急,將調3目的浮標調到瞭5目。從他用的浮標類型看,調5目已經偏高大瞭。我告訴他:這樣也能, 隻是明天比賽時要從 2目釣,如果調5調2沒有動作或動作不明顯,能改釣3目,但要註意釣3目有虚假動作,如此則應改為釣4目或4目半。這時候,有清楚的有力一頓的揚竿提示動作就會有穩定的中魚率。賽後,這位釣手對我說:果真实和你說的一樣。
靈敏與遲鈍的界定
或許有人要問:不是調5釣2是靈敏嗎?怎麼你說調5釣2沒有動作呢?回答是:判斷魚訊要將魚的吸食習慣和浮標的動作表達方式結合起來考慮。以鯽魚為例,它在進窩找到魚餌之後的第一個動作是將口腔內的水或氣體呼出,然後才能吸食。這個吸食前的呼出壓力,加上鯽魚的警覺性以及對餌料作味覺及平安試探的習慣,構成瞭鯽魚的前期吸食動作。
有些人施釣時在調5釣2或調4釣1的所謂“靈敏狀態”下 不是浮標下沈乏力就是急速下沈而不能判斷魚鉤是不是入口,胡亂揚竿的結果是空鉤連連。原因就是對魚吸食的前期動作缺乏瞭解。在鯽魚的吸食動作中, 如果魚餌著底的穩定性不夠,魚吸時餌就會向前滑動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吸推魚餌還是進不瞭口,在標尖就是黑標揚竿不中魚。
調6釣1的問題
如改“調6釣1”又會怎樣呢?我的判斷是連下沈的動作许多不明顯瞭, 因為浮力也就是向上的牽引力越巨大,魚餌在水底的穩定性越差,甚至離底懸起。對於食餌欲念不高大或警覺性、試探性高大的鯽魚來說,魚餌在水下像蕩秋千一樣來回擺,要吸進嘴去就更難瞭。只是水下魚餌的巨大幅擺動在露出水面的一目標尖卻隻有輕輕的擺動,並始終不能下沈。
物理力學的視角
數年前, 一位學物理力學的釣手同我討論過這個問題,他說:“物體在懸空時比固定時更轻巧松破壞它的穩定性和移動它的位置。” 從理論上說他是對的, 但把魚吸食的習慣及我們要的浮標提示動作加進去,純理論的正確就未必適合於釣魚實踐。我們在釣魚時隻能從浮標的上升或下沈動作去提示揚竿, 而沒有辦法看透水下的魚餌,作為釣手,看問題一定要客觀。我認為, 釣魚時浮標的靈敏應該以能表達準確的信號為基礎,而不能结实說調幾目為“靈敏”,不要被以前定下的名詞或口訣嚇倒而管束瞭自己的思維,有時是調5釣1比調2釣1還遲鈍,還沒有動作。調目要合理,關鍵在釣目。
結語
釣魚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靈敏與遲鈍,並非絕對的標準,而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對巨大家有所幫助,讓我們在釣魚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