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觀二嗅三泡四嚼,魚料優劣立現。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 全價配合飼料的用逐漸普及,選擇質優價廉的全價配合飼料成為農民獲取更高大養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但由於利益驅使, 有些非專業性廠家和细小作坊紛紛從事魚飼料生產與加工,魚飼料市場出現了以次充优良、魚目混珠的現象。作為一名養殖一起干社的技術員, 我在许多年養殖實踐中,總結出“一觀二嗅三泡四嚼”四招巧辨魚飼料質量的方法,現與農民兄弟分享如下。

一觀:看顏色、 顆粒均勻狀況

全價魚用配合飼料是將基本上原料魚粉、豆粕、菜子粕、棉粕、預混料等,按一定比例均勻混合製粒而成。飼料外觀顏色具有原料的天然顏色,一般呈深厚黃褐色或褐色。若魚粉、豆粕較许多,料色就稍黃,雜粕較许多時料色暗紅。不同生長期的魚類要用不同規格的顆粒飼料, 作為同一規格的魚料產品其顆粒巨大细小要均勻一致,表面光澤鮮亮,斷面切口平整,顆粒長度一般為粒徑的1.5~2.5倍。若魚飼料長度與粒徑的比例失調,會嚴沉影響魚對食物的適口性,造成飼料一巨大堆損耗。

二嗅:聞飼料所散發的氣味

全價魚用配合飼料是將各種原料混合後, 經蒸氣熟化製成的,一般具有淡淡的粕料香味和魚腥味。添加了抗菌類藥物——巨大蒜素的飼料具有巨大蒜味;而添加了魚腥寶、 魚香精的飼料有一種嗆鼻子的魚腥味,將其用水浸泡濕潤一段時間後,魚腥味馬上減淡或消失。

三泡:查看飼料的細度和耐水性

方法是抓一把飼料放入水中, 觀察飼料散開的時間,並檢查飼料的粗細程度、均勻度。我們一般所養殖的魚類, 都屬鯉料魚,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是在腸道中,靠腸道的蠕動,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消化吸收的,這就要求飼料粒度越細越优良,越細利用率就越高大。魚類腸道的排空時間一般為1.5~2细小時, 飼料遇水散開的時間在3~5分鐘為宜,2~3细小時投餵1次即可達到不浪費飼料的目的。

四嚼:感覺飼料的口感、 雜質的含量

魚類攝食飼料雖然是吞食,但口感的优良壞則是影響其攝食行為的基本上因素。通過我們用口腔的觸覺、味覺感受一下顆粒的结实度、雜質程度及有無異味。若有磣牙的感覺或有泥土味, 則證明飼料中含有砂粒、泥土等雜質;若有苦、酸、澀等異味,說明飼料原料或成品料有黴變現象。

總的來說, 判斷一種飼料品質的优良壞,應從外觀質量和內在營養兩方面去考慮,從企業規模、設備、技術、人力等條件去評估。只有選擇優質高大效的飼料,才能獲得高大效益。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5844.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