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魚紮蛤蟆,螞蟻攀高峰

話說,不論是釣哪一種魚,都由釣手自身設置調與釣。概括的說,釣巨大魚調高大釣矮小,例調10目釣3-4目。但這種釣法,是應用於較熟悉懸墜釣法的釣友。調高大釣矮小稱為釣靈, 魚在進窩、碰餌、吃餌時浮漂就有不同表現的信號,比方说微微的上送下滑、輕輕晃動、细小的頓感信號,是魚進窩而且正在離餌很近的跡象。由於釣的靈, 往往出現细小的上送一目下頓一目,釣者出於對信號的識別沒有經驗,急於揚竿,而且對餌料的到位時間不計,霧化和散落的餌料狀態不掌握,軟结实程度不計較,往往出現跑魚、空槍、蹬窩子的現象。所以對懸墜釣法掌握較全面、運用很熟悉的釣友可用調高大釣矮小的法。

前提是調釣準確、餌料搭配狀態到位、信號掌握較熟悉,抓強有力的頓口即可。但對基本上以休閒釣為主而對懸墜釣法不太熟悉的釣友來說, 可用調矮小釣高大法,比方说調2-3目釣3-4目或5-6目,餌軟點结实點都能,其要求調目釣目不須太準確,只是看漂時要註意,拉黑漂再揚竿。其原因是子線過於彎曲,魚碰餌洄遊,等其動作引起的细小的信號相對減少许。再者,這類釣友對餌的狀態不把握和計算,所以拉黑漂再揚竿是最优良的操作方法,餌结实點軟點要求不嚴格。

逗魚

關於逗魚,先说说瞭解魚的習性。天然水域的魚經常吃一些水中活體, 飼養塘每天都會餵料,從料落水到底是動態的,所以在垂釣當中,釣者時不時的拉竿動餌,魚在餌跟前時,由於餌料一下子移動,就會引起魚的條件反射,一下子來上一口,逗的作用就起到瞭。但並不是全部的魚情都適合逗,特別是經常被釣的魚,有時不逗還优良點,一逗兴许就把魚嚇跑瞭。所以逗就會吃的,能逗;逗完瞭沒有信號,就不要再逗瞭。

紮蛤蟆

所謂紮蛤蟆, 我記的细小時候經常釣青蛙,弄幾根蚯蚓,紮成细小團,栓在線頭,到草叢、紫花槐墩裡、河邊水草叢裡,把蚯蚓團上下抖動,跳起來就是一口,青蛙就被釣上來瞭。近幾年競技釣, 优良许多比賽的釣友們不釣規定的正常釣點,而釣竿梢下或炮臺前,其原因是規定釣點的魚已被釣怕躲在池邊,這樣才引起釣近,但用紮蛤蟆這種說法,有些不像。

螞蟻上樹

此釣法起源於釣水皮上的魚, 因漂有長度,加上一段和漂一樣長的主線,再加上子線,再短暂的漂入水,總長度至少许要30-40厘米,很難釣水皮。為此,就衍生瞭把鉛墜推到浮漂腳下意思就是把“螞蟻”推到浮漂這所謂的樹上瞭。在實際操作中, 應該第一用餌要輕,搓拉皆可;二要餌料顏色要顯眼,白、黃餌最优良,便於觀察,加上餌輕下沈相對磨蹭,當餌落到水皮上的魚群中,隻要兩顆餌一下子不見即揚竿。由於餌輕下沈磨蹭此釣法磨蹭磨蹭被用於釣中上部的各個泳層, 前提是水中各泳層都有魚,而且被釣滑的魚居许多,如果是正常釣法,由於鉛墜下沈的速度作用,在鉛墜未到位的這段水域,魚不接口或未進嘴餌即下沈。

所以這種螞蟻上樹釣法用途範圍就加巨大瞭很许多, 由於鉛墜已到漂腳,浮漂入水即翻身,魚吃餌時浮漂随便哪个信號都不會產生,全憑臨場感覺。但這中釣法確實有很许多的收效。在實際應用當中,釣者能從餌料入水時開始計算時間,1-3秒、4-5秒、5-6秒提竿。。磨蹭磨蹭找到魚吃口最许多的泳層,也就是找到瞭感覺,形成瞭提竿意識。一旦找到,就會連連中魚。如果因換子線、或跑魚耽誤,形成瞭隔斷時間差,又連連空槍,仍沉新鲜找感覺。這種釣法,必須經常鍛煉,摸索經驗,努力找到一個最佳的適應方式,熟能生巧。還要記住餌料最优良要輕,入口狀態一定要优良,顏色已不关键瞭。

螞蟻上樹釣水皮,已被泡抹釣法所取代,是用随便哪个浮漂都達不到的淺層。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5159.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