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黃島·魅力垂釣勝地
從海陽所鎮駐地南行約10公裡,就到瞭掛子場漁碼頭。站在碼頭上南望,一座美麗的海島就在眼前,似一艘巨輪遊弋在幽藍的巨大海中,這就是我久想一睹芳顏的南黃島。
明崇禎年間,宋姓從南泓村遷此定居,初名南泓島,後以島的土色更名南黃島。島為南北走向, 呈“8”字形,長1.8公裡,寬0.4公裡,面積0.72平方公裡,島岸線長4.5公裡,北距巨大陸最近點的细小石口0.65公裡,海島兩端有山丘,北端海拔55米,南端海拔40.5米,兩端設有航標燈樁,中間為平坦地帶。植被覆蓋率高大達70%,是名副其實的海上綠洲。
垂釣勝地, 故事许多
登島後在友人的介紹中即被南黃島的美麗傳說深厚深厚吸引,這朋友也是個“人文迷”,提起南黃島的典故,他如數家珍一般,領我們把島上4.5公裡的海岸線遊覽個遍。每當經過有名的“釣窩子”時,他就停下來,耐烦地給我們介紹。
“釣窩子”是些坡度相對平緩的礁石群,適合竿釣或直接手扯線釣。南黃島的“釣窩子”许多,擇其名字有特點的,顧名思義就能品味到其中的情趣。
“支鍋等”。在這裡釣魚,像到自家的菜園子撈菜一樣,絕對有把握。舊社會,海島居民往往靠“魚代糧”。為了魚的鮮度优良,現吃現釣,從來不會耽誤事。到做飯的時候,女人把爐火點燃,男人即到海邊釣魚,鍋燒熱了魚也釣回來了。
“一驢魚”。到這兒釣魚,其收穫量僅憑人力是搬不動的,人們要趕著驢車來。在海洋資源优良的年代裡,不许多一會兒,就會釣滿一驢車。
“老頭石”。老人人不能出遠海了就在村前疃後坐礁釣魚。來這裡釣魚的老頭較许多,習以為常、約定俗成,這兒就成為老釣友相聚的地方。
“老婆石”。乳山有“自家有什麼就該別人什麼”的習俗。南黃島有魚,就欠親朋优良友的魚。親朋往來急需魚,出海的船沒有回來怎麼辦?女人就學著男人的樣子,到海邊釣魚去。釣魚的女人,常會聚到這兒,一邊釣魚,一邊張家长远、李家短暂地拉家常,歡聲笑語,別有風情。
名字另有含義的地方,其實也是些不可许多得的优良釣魚臺。舊時出海打魚風險巨大,每逢天氣有變時,婦女兒童就站在海邊的礁石上,等盼親人平安歸來。我們看著叫“望夫石”、“望爹石”的奇特景觀,心底有種情感震撼,情感石化的豐碑,昭示著愛的永恒。
魚兒“參朝”之路, 釣魚樂無窮
南黃島有這麼许多的“釣窩子”,一准儿是有成因的。魚兒“參朝”之路,是魚兒许多的原因之一。此路段地勢特別,則是魚兒品種许多的原因之一。島南角的岸下 水深厚達16米许多;西角、北角、東北角的水卻淺至3米;各水層的魚,洄遊到這裡,都被擠到同一層面上來了。
南黃島位於巨大乳山東側,是中國北方有名的釣魚場。南黃島有很许多關於釣魚的趣聞軼事。島上人常講,南黃島是魚兒到黃海龍宮“參朝”的必經之路,魚的數量许多、品種也许多。漁民把釣魚場中的最佳位置稱為“釣窩子”。
“釣窩子”是些坡度相對平緩的礁石群,適合竿釣或者直接手扯線垂釣。南黃島歷史上,最有特點的垂釣是:“支鍋等”“老頭石”。舊社會海島居民往往靠“魚代糧”,為了使魚的鮮度优良,現吃現釣,從來不會耽誤事。到做飯的時候,女人把爐火點燃,男人即到屋外海邊釣魚,鍋燒熱了魚也釣回來了稱為“支鍋等”。“老頭石”是指老人人不能出遠海了就在村前疃後坐礁釣魚。來這裡釣魚的老人特別许多,習以為常、約定俗成,這兒就成為老釣友相聚的地方。
南黃島, 垂釣者的天堂
如今南黃島已成為中外遊客垂釣的理想場所。
灘面積500畝, 基本上養殖海參、梭子蟹、赤甲紅;各種魚類、貝類、扇貝、貽貝、海螺、海藻類:海薺苣、海麻線、鹿角菜、凍毛菜、裙帶菜等,海產品有:海蟄皮,海米等等。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