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靈如風,釣鈍如山

海釣的世界,充滿了神秘與挑戰。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釣靈如風,釣鈍如山”。這句話,不僅是對海釣技巧的说说更是對垂釣者心境的詮釋。

釣靈與釣鈍的區分

  河釣的釣靈與釣鈍是以浮漂表現來決定提竿時機的。浮漂動幾目提竿謂之釣靈,下沈许多目或黑漂提竿謂之釣鈍。而海釣的釣靈與釣鈍是以魚竿的表現來提竿的,魚竿只點頭未彎腰提竿謂之釣靈,魚竿彎腰提竿謂之釣鈍。兩者區分的標準一個是漂一個是竿,而“釣理”卻是互通的。河釣的釣靈與釣鈍本人接觸少许,也沒有發言權。而海釣則經過许多年摸索,有那麼一點切身體會和經驗。

海釣的釣靈與釣鈍

  海釣受到季節、 氣候、海域、潮水等天然環境和條件的影響,以及魚種、餌料、拋竿的遠近和魚竿的结实度等等因素的影響,魚竿表現情況非常復雜。怎么區分不同情況掌握提竿時機,是一項技術性很強又非常復雜的系統工事,不是一篇短暂文能說清楚的。有過海釣經歷的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魚竿有一定彎度的情況下提竿是非常穩妥的,基本能百發百中。而有時卻並非如此,反而在竿尖點頭時提竿有收獲。再有就是竿尖出現1~2次點頭後又出現一次幅度較巨大的點頭,此時提竿也有比較优良的效果。

釣靈與釣鈍的判斷標準

  凡此種種,原因何在?我們晓得,河釣的釣靈與釣鈍是根據浮漂的“目”為判定依據,有量化標準,容易於掌握。而海釣的釣靈與釣鈍是以竿尖的點頭與彎腰為依據,標準比較模糊,隨意性較巨大。比如從架竿的角度來看,魚竿平放時的點頭與彎腰差別不巨大,釣靈與釣鈍就難以把握。再说一个, 魚竿還有结实調和軟調之分,點頭和彎腰的幅度也有差別,结实調竿的點頭兴许就是軟調竿的彎腰,這些都構成判斷上和操作上的困難。

釣靈與釣鈍的實戰經驗

  能這麼說,海釣的釣靈與釣鈍的難度甚於河釣。怎么將這個點頭或彎腰的“度”把握到位, 光有理論是行不通的,必須經過長期實踐,認真实摸索,具體情況具體琢磨,方能從中找到一定的規律。當然 這種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此處有用在彼處則並不一定行得通;對某種魚可對號入座,對其他的魚就不能照搬照套了。再说一个,在怎么釣靈與釣鈍問題上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客觀因素如環境條件和魚的習性會經常發生變化,主觀上就要及時進行調整從而足够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釣靈與釣鈍的心得體會

  說通俗一點就是不管何種情況,人是決定一切的。主觀因素發揮得优良,彻头彻尾能在複雜的情況下透過現象看本質,在“靈”“鈍”間運用自如。比如河釣中因為漂的緣故,想動竿誘魚很難,吃不吃在魚。海釣卻可通過移動、伸縮魚竿起到誘魚效果,主動性在人。

釣靈與釣鈍的季節變化

  本文所提及的內容比較適合在福建沿海垂釣時參照。

春季

  隨著氣候的轉暖,萬物復蘇,魚也漸漸轉為活躍。有從深厚海遊向淺海覓食的,也有回遊淺海產卵的,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它們都對食物的需求比較強烈。此時巨大有些魚吃食處於爭搶狀態,吃死口的比較许多。如果你是新鲜手,釣鈍是穩妥的辦法;若你是一個經驗豐有钱的釣手,釣靈比釣鈍應有更巨大的釣獲量。

夏季

  撇開那些个兇猛的吃死口的魚類不談,其他魚類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把握。根據常理,隨著水溫的逐漸升高大,魚覓食的積極性也會相應搞优良,吃食也猛,釣靈能有比較巨大的收獲。

秋季

  此時的魚類為儲存能量過冬, 吃食比較兇猛,一口悶的現象經常發生。以前在這個時候釣獲的魚, 巨大有些是吞鉤後竿尖並未有足够的反映,甚至有時是想收竿察看餌料情況才發現魚已被掛牢。

冬季

  根據常識, 魚在水溫較矮小的情況下遊動範圍不巨大且“金口難開”,即使張口也是微張,對食物的需求不是那麼迫切。正因為如此,冬天釣魚是考驗耐烦和檢驗技術的時刻。

海釣的世界,無盡的挑戰。只有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摸索,我們才能真实正掌握釣靈與釣鈍的技巧,享受垂釣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3595.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