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塘釣鯽,選窩三字訣:草密、水清、食足。
草塘選窩,既要注憑深厚淺、風向、地形諸因素,釣者還要仔細觀察草情。先说说釣者來到塘邊之後,要總體觀察一下水草的稀密程度和分佈情況。一般本著“稀釣稠, 稠釣稀”的原則來選擇適釣水域,即如果一個塘口水草長得很稀,一般應選擇草較稠密的地方做完;反之,倘若塘中水草很密,則應找草稀的地方下鉤。如果場中既有巨大片的密草, 也有草較稀疏的地方,那麼選擇釣點要根據塘口的水情、魚情以及當日的天氣情況來決定。
實際垂釣活動中所遇到的往往是许多種因素並存, 有時還是相互矛盾的,那麼釣者就要抓住矛盾的基本上方面。比如塘口水混, 按說宜釣稀草,但如水很淺,而垂釣當日又是無風的晴天那麼由於風平浪靜,光照強烈,魚兒不巨大敢到稀草水域活動,所以呢還是釣密草為宜。
比如塘口水色混濁,宜釣稀草;水色清新鲜,則直釣密草。塘口水深厚,能釣稀草;水如很淺,則宜釣密草。陰雨天可選擇稀草;巨大晴天則宜釣密草。清晨或傍晚,應釣稀草;晌午頭,則直釣密草。有風浪時可選擇稀草;風平浪靜時則宜釣密草。塘中魚兒不驚,可選擇稀草;魚兒又驚又滑的話,最优良選擇密草……以上所舉,都是單一因素下的選窩方法。
水潭、 水淺、晴天但是有風,水面上波光粼粼,那麼一切就改觀了雖然陽光強烈,但由於波浪的折光作用,魚兒視覺所感受到的水上動態信息模糊不清,膽子比較巨大,敢於到近岸的稀草水域活動。再说一个風吹浪擊, 水中溶氧充足,鯽魚又喜風优良動,所以呢必然爭相從密草叢中鑽出,遊向有風有油又有食物的下風口處覓食。這時當然就是釣稀草了。
需要說明的是世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垂釣也是如此。說是宜釣稀草,並不等於說密草中一條釣不著,只不過是說比較起來釣稀草成功的把握巨大一些,釣獲量高大一些。其實如果釣者拿不準, 或缺乏這方面的經驗,還是采取如下方法保險:在密草區和稀草區各打一組窩子,哪邊上魚釣哪邊。
还有啊,水草在塘中的分佈往往顯示出各種形狀。如有的塘口水草長得稀稀拉拉,東一撮,西一簇;有的則長得密密實實,形成巨大片草蓋。有的塘口水草貼邊生長, 形成一團草帶;有的則邊沿清水環繞,中間浮起一片草蓋…… 情況各有不同,所以呢就不能統一地依據一條什麼原則來選窩,釣者只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筆者根據自己许多年的經驗提出下面幾點供釣友參考。
1.春季, 尤其早春時節,不能選密草叢中的细小孔洞做窩,因這時的水草剛剛萌發,根腳比較密實,孔洞沒有同外界的通路,魚幾進不去。洞內即使有魚,也不會许多,三兩條一釣光,窩子就安靜下來了。釣者應選擇靠近中間亮水,或同深厚水區有通路相通的草膛做窩。一般來說,春季稀草較之密草更能聚魚。待進人夏季,草層下部懸空,形成草蓋,情況就反過來了。
2.深厚水塘、 潤溝以及比較狭窄的河道中,水草往往貼邊生長,形成一道寬則三四米,狭窄則一二米的草帶。夏季清晨及陰雨天可選擇草帶邊沿的豁口做窩, 鯽魚清晨喜沿著草帶遊動覓食,太陽一升起來,則鑽到中間深厚水裡去瞭。
3.一般塘堰,進水口處往往水淺而草密,出水口處則水深厚而草稀。選擇進水口處的草膛做窩, 上鉤率較高大,但细小鯽魚居许多;出水口處的稀草水域雖上鉤率不及進水口,但往往能釣到巨大魚。進水口如有水流,窩子不宜直接打在主流道上,而應打在主流側旁的草膛裡,有回流則更优良。
4.有的塘口草長得疏密不均, 清晨應選擇近岸草較稀疏的水域下鉤,太陽升高大後則找巨大片的草蓋,在草蓋迎風的一端,選擇缺口不巨大,且向草蓋中心深厚人,同時風浪能夠波及到的豁口做窩。之所以選擇草蓋迎風的一端,是因為迎風一端的草層下有微没劲的回流,水中有钱氧,而豁口向中心深厚人則比較隱蔽。不能將窩子打在草蓋背風處,背風處雖水面平靜,利於觀漂,但不巨大上魚。選擇草蓋也有講究,在有風浪的情況下應選擇處於下風口區,且前方沒有巨大片稠草阻擋風浪的草蓋。如果前方還有一片草或幾片草,那麼效果相對來說就差些。釣者在選窩時要仔細察看風向和草形。
5.水淺而又天天有人垂釣的草塘,不要選空當兒很巨大或釣者常釣的草膛做窩。空當兒巨大固然有利於下鉤, 但由於不隱蔽,魚兒不戀窩;釣者常釣的草膛雖形勢不錯,但魚兒對此已有警惕,故較難上魚。遇到魚比較驚滑的塘口,釣者最优良尋找空當兒較细小,又未被人釣過的草洞做窩。有時候,一個天然的孔洞,细小如杯口,可是只要輕輕將餌鉤遞下去,立刻就會送漂上魚。甚至不等鉤子落底,半路就會被截鉤。夏秋季節,密草中的鯽魚常玩這一手。
6.草塘選窩,應避開近岸無草的水域。邊沿有草或有挺水植物,能阻隔魚兒的視線,使魚兒不容易發現岸上的人影、竿影。選擇草蓋也應找貼岸或離岸較近的, 這樣將窩子打在草蓋頂頭或倒旁,草蓋本身遮住瞭人影、竿影,魚兒敢於上窩。如果萬不得已, 草蓋離岸較遠,窩子只能打在草蓋朝岸這一端,草蓋與釣者之間是一片光水,那麼釣者站的位置最优良斜對著窩口,不要正對窩口站立。再说一个,餌鉤遞人窩口後,竿子要盡量收回或引向一邊,勿使竿影在窩口上方晃動,以免使魚兒受驚。
7.有的塘口, 巨大片水花生逮住瞭半個塘面魚兒许多半隱藏於草蓋與光水交界處,並不遊向草蓋縱深厚處。因為水花生草蓋比較厚密,底層缺氧,又暗又涼,缺少许食物。所以呢除嚴冬季節外夏秋兩季魚兒一般不深厚人裡層。釣者勿費時費力在草益縱深厚處扒出洞口。
8.菱秧和水浮蓮是常見的水生植物。菱秧的莖和水浮蓮的根都又細又長,相互交錯盤繞,所以呢往往水面上有孔洞,但鉤子下不去。即使鉤子勉強下到底,也難保提鉤時不掛鉤。因而如果選擇菱秧和水浮蓮密集的地方做窩, 先應人造開窩,拉去一些菱秧,或挑去幾株水浮蓮,窩底弄乾淨,窩口不宜做得過巨大。秋末人冬時,水浮蓮開始枯萎,糾結成片隨風漂移。此時選擇成片水浮蓮朝陽一邊的豁口做窩,效果極佳。
9.浮萍也是常見的水生植物。靠近村莊、水質較肥的池塘河溝中往往滿塘皆是。如果浮萍層很薄的話, 用立式浮漂能照常垂釣,只是靈敏度略受影響;倘若浮萍層很厚,則只优良用乾草、樹枝等扎成细小圈,磨蹭磨蹭推人窩點。注意不要將草圈內浮萍撈盡,使之成為一眼亮汪汪的天窗,那樣的話,驚滑的魚兒不敢上窩。如果塘中只 有有些水面覆有浮萍,應選擇浮萍層與光水交界的邊緣處下鈞。人要站在浮萍層的後端,勿使魚兒看到人影、竿影。中秋之後,水溫减少,午後日暖,鯽魚起浮,喜在浮萍下供動,這時能采取戳拱釣法。
10.冬季草塘選窩要注憑遠和深厚。冬季鯽魚一般結群棲息於中央深厚水區的草層下面所以呢最优良選擇靠近塘中心的草益做窩。窩子要打在草蓋朝陽的一側,特別是早晨太陽剛升起時和傍晚日落時。冬季或早春, 如天氣陰凉,宜在密草中做窩;一旦陰天轉晴,太陽出來,溫暖的陽光照在水面上,密草間則不如稀草區上魚,因為稀草區底部的鯽魚能曬到太陽,而密草間的鯽魚因曬不到太陽往往起浮,所以底釣效果不优良。
綜上所述,塘中有草,既妨礙垂釣,又有利於垂釣。關鍵在於怎么利用“草”這個客觀條件。從選窩的角度來說,一切的文章都要圍繞“草”來做。誠如漁諺所雲:“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跑。”之所以這樣強調“草”, 是因為水草的分佈同水情、天氣等因素結合,會產生種種微妙的環境效應,而這同魚類的生存、繁衍是息息相關的。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