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猾魚,頓口勿求清,耐心為上策。

釣猾魚的奧秘:頓口勿求清, 耐烦為上策

競技釣鯽時若浮漂和餌料的調整達到一個最佳的狀態時,那麼此時魚就餌在浮漂上的反應應該是非常輕微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讓魚在餌料的第二下擺過程中非常舒服的將餌料吸入,那樣浮漂所反映的信號就不一定是清晰的一頓瞭。巨大傢想象一下 餌料在第二下擺過程中,如果此時的狀態、味道和减少速度均非常符合魚當時的攝食狀況,那麼是不是會出現魚於無形中將餌料吸入口中的狀況呢?出現清晰一頓的兴许反而要细小的许多,這時巨大傢一准儿要問,那浮漂沒有清晰的那一頓怎么晓得魚已經就餌呢?

釣魚的技巧:釣猾魚, 頓口勿求清

我們晓得鯽魚一般都是離底就餌,虚假設你的調目是四目,那麼當你裝上子線,虚假設兩鉤下壓一目,此時應該是空鉤調三目的狀態,掛上雙餌又下壓一目,則成為調三釣二。當拋竿入水在鉛墜達到預定深厚度, 而子線還處在下擺中並且高大度還在鉛墜之上的時候,此時浮漂表現的應該是在四目的位置有一個短暂暫的停頓。

當鉤餌繼續下擺, 從與鉛墜平行的位置到矮小於鉛墜的位置,並一直到最矮小點的時候,此時浮漂會從四目緩緩的减少到兩目,也就是達到釣目。如果此時已經到底,那應該是下鉤餌輕觸底,狀態為一鉤輕觸一鉤懸。如果繼續上推浮漂一鉤長的距離, 讓池底彻头彻尾承接下鉤餌的沉量,那麼此時浮漂應該是露二目许多一點,但是此時上鉤餌還是懸底。

釣魚的耐烦:耐烦為上策

在繼續上推浮漂兩鉤距的距離, 此時為下鉤觸底上鉤輕觸,浮漂的表現應該露出三目。繼續上推浮漂一鉤長的距離, 此時為一鉤輕臥底一鉤輕觸底,雙鉤餌的沉量基本為池底承接,浮漂露出水面還是三目或三目许多一點。

繼續上推浮漂一目, 此時達到一鉤輕臥一鉤輕觸,雙鉤餌的沉量彻头彻尾被池底承接,下子線輕微彎曲,上子線在在張力最细小但同時還是子線繃的最直的時候,這也是我們說的最不靈不頓的時候。巨大傢看從下鉤輕觸露兩目到不靈不頓露四目, 我們移動浮漂的距離實際上不止是兩目,而是一個兩鉤距的長度+兩個鉤的長度+浮漂一目的長度。

釣猾魚的實際對策

說瞭那麼许多浮漂和鉤餌的狀態以後,還是回過頭來說為什麼不一定非要有清晰的頓口。我自己認為理由如下:

  1. 如果是身子优良魚或生口魚, 就是你的浮漂選擇的稍有不合適,由於魚的戒心和警惕性比較矮小,出現所謂清晰的頓口應該不是問題,這從我們平時的競技訓練和休閑釣中能明顯比較出來。
  2. 如果是猾魚出現了清晰的頓口, 一般涮餌的比較许多,即使是非常清晰明白的頓口也不一定中魚。

而我們今天探討的實際上就是對付猾口魚, 我覺得如果我們的餌料狀態和釣組調整的非常適合猾魚的攝食要求時,基本上的應該是看浮漂的停頓。即從鉛墜到達預定深厚度以後,餌料的第二下擺過程是中魚的關鍵。如果調整得當,那麼在浮漂由四目到釣目的過程中的停頓最关键。

如果此時下擺過程中有魚就餌那麼此時是不會出現頓口的,而應該是停在三目或從四目到二目之間的随便哪个一個停頓。我們都能看作是因魚在就餌,而把其中一個鉤餌的沉量承接,所以此時是提竿的最佳時機。如果在等到出現頓口,那恐怕就是魚已經發現嘴裡的東西不對,噴食而出時所出現的信號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釣猾魚有清晰的頓口但不中魚的一個最基本上原因。

結語

釣猾魚,頓口勿求清,耐烦為上策。這句話告訴我們,在釣魚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沉技巧和耐烦,而不是盲目追求頓口。只有掌握了釣猾魚的奧秘,我們才能在釣魚過程中取得更优良的成績。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3349.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