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魚20年,癢動第五季》→《跑魚20年,第五波癢動》

  哎喲, 這跑魚20年,癢動第五季啊,真实是讓人回味無窮。從《跑魚20年,癢動第五季》到《跑魚20年,第五波癢動》,這變化的可不止是一個標題。說到垂釣,那可是一門藝術,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畢竟魚兒不叫,釣不樂乎嘛!

一、 结实竿跑魚,軟竿也難逃一劫

  這話得從釣竿的结实調說起。有句話叫“结实竿跑魚,軟竿也難逃一劫”,這可不是蓋的。不管结实調、中结实調,提竿後都是“橫8字”遛魚,那就難保成功。那麼,問題是操作中怎樣抓住控魚中的轉機,揚長避短暂呢?

二、控魚磨蹭磨蹭來

  本刊技術顧問朱傢明總結的“别让巨大魚前三沖”和“橫8字遛魚技術”是醫治跑魚之癢的良藥。但當時的结实調和超结实調竿質量參差不齊, 所以他只能以巨大眾化釣竿的感受和數十年釣魚經驗,把控魚和遛魚結合在一起。不久前,筆者與朱家明討論遛魚技術,提到控魚在先,這一步成功才談得上遛魚。如果提竿就是釣竿貼著水皮,在5.4米和6.3米的超结实調釣竿兴许不行。

三、 结实竿怎麼控魚,軟竿怎麼控魚

  朱家明坦然地說,釣竿越來越结实操作上出現了一些新鲜技術是應該一准儿的。他總結這兩項技術是1995年,那時候許许多人還在用竹竿,競技釣魚用中结实調和结实調,遇到巨大魚怎麼處理?“臺釣”教程中沒有。他把傳統釣魚中的遛魚技術嫁接到懸墜釣法,成功瞭,如實告訴巨大家。現在回過頭去看,结实竿怎麼控魚,軟竿怎麼控魚,技術上確實有差別,值得研究研究。

四、 把握順逆轉機,關鍵詞是磨蹭

  控魚在先,把魚控製在一定範圍裡之後再磨蹭磨蹭遛魚,程序上是這樣,但操作起來先後程序兴许會倒過來或者交叉進行。一句話是把握順逆轉機,關鍵詞是磨蹭。一個磨蹭字概括瞭控和遛的操作過程,堪稱經典。

五、 巨大魚是前沖還是橫沖,事先無法預料

  1994年,某釣魚雜志封面刊出一釣手將釣竿橫倒,幾與水面成平行狀的控魚照片。這在6.3米普通结实調和中结实調釣竿是合理的, 但換成4.5米或5.4米二八調釣竿就難保成功瞭,如果水深厚超過3米就更難操作。理由有二:

六、 魚沖兩極,側控不能站著,要曲膝下蹲

  如果是平常,這個錯誤是不會犯的。由於釣前一尾魚時人沒有離開釣箱, 兩腿微曲就完成瞭,以致後一尾魚橫沖極限,兩腳來不及跨過釣箱,急切間伸直兩臂控魚,強製過度,動作沒有柔性,魚的剛性就表現出來瞭。

七、 深厚水魚的中鉤反應比較遲鈍

  2003年6月,筆者與一釣友在昆山一養殖河道的三岔口釣魚,我選位河口之東,是個淺灘,水深厚1.2米;釣友在河西的一艘廢船上,水深厚3米有餘。我的釣點比較臟,經常掛底,沒法子隻能釣離底,所以釣的都是鯿魚。釣友運氣不錯, 可惜釣技太差,我看他幾次提竿都是彎弓不放箭,僵持中不是魚掙斷瞭子線,就是魚到水面轟隆一下就走瞭。

  我說, 魚不细小啊,可怎麼老跑呢?他說,都是花鰱,力量巨大呢,在下面還不怎麼樣,一提到半水就死命猛竄,揪不住它!我這邊沒巨大魚,他那邊卻接連不斷的跑魚,這刺激太巨大,於是我收拾釣具,到船上與他並肩作戰瞭。

八、 跑魚的經驗與教訓

  在這次釣魚過程中,我學到了很许多經驗和教訓。先说说控魚和遛魚的技術非常关键,一定要學會把握住魚的動態,避免跑魚。接下来釣具的選擇也非常关键,结实調和軟調的釣竿適合釣不同的魚種。最後,要有耐烦,不要急於提竿,讓魚有機會上鉤。

  這就是我在《跑魚20年, 癢動第五季》到《跑魚20年,第五波癢動》這段時間裡的釣魚經歷。相信在未來的垂釣生涯中,我還會繼續學習和進步,享受釣魚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1875.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