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釣魚樂,小技巧大豐收

秋季釣魚四分四宜,喜歡秋季釣魚的,秋季釣魚小知識,中國釣魚人網,網絡收集轉載

一:分節氣,抓機遇,宜釣霧天.

從節氣上說:\"立秋\"一般在公歷8月上中旬,這時,雖已進入秋季,但剛剛入秋的氣候與夏末沒有多大變化,氣溫也相差無幾,水溫仍然還很不適合魚類的生存環境.一天中,它們除早晚一兩個鐘頭遊弋到近岸的淺水覓食外,大多數時間還是棲息於深水,停而少遊,動而少吃.所以,這個時候,釣者大可不必受\"秋天到,魚好釣\"這種片面理念的影響急於勤跑白忙.即使想過釣癮,當天的出門時間和釣法,仍應與盛夏相同.到瞭\"白露\",\"秋分\"節氣,也就是公歷9月,即仲秋,天氣逐漸變涼,南方氣溫一般都在22~25度左右,水溫也降到正適合魚類生存的18~20度.這時,飽受瞭盛夏藏身之苦的魚兒又開始活躍起來,四處遊弋覓食.即使到瞭\"寒露\",\"霜降\"的深秋,氣溫影響水溫雖比仲秋時節更加變化無常,且均呈日漸下降趨勢而多會出現驟冷天氣.但若遇晴天,按南方的氣象規律,早上就一定有霧.俗話說:\"早上霧茫茫,一天暖洋洋.\"像這種非夏季中\"晴\"而不\"熱\",\"熱\"而不\"驟\"的時候,其氣溫,水溫更適合魚類的生存環境則比冬季的晴天更好釣魚.釣者要把握這一機遇,忙裡偷閑,堅持天天釣,全天釣.

二:分\"陰\"\"陽\",選釣位,宜近末遠.

有句釣諺稱:\"夏釣陰\".是指夏末初秋時,因大晴天較多,尤其中午時分,日照仍然較為強烈而導致水溫常常還居高不下,所以,這時候釣位的選擇,就要找大樹下,竹林邊和房屋旁這些有高大障礙物的陰涼處下竿.但\"白露\",\"秋分\"節氣的早晚,特別是\"寒露\"過後進入深秋的陰雨天氣,向陽處的水面因受光照影響使水面相對暖和才更適合魚兒遊弋覓食.故而,這時候的釣位選擇,不僅要改\"陰\"釣\"陽\",且釣點還不宜太遠.一旦吹風,樹葉上,草叢中的各種蟲子,都會被秋風卷蕩於近岸水面,而成瞭魚類最喜歡的美味佳肴.長此以往,自然養成瞭魚兒一種時間和生活上的規律性習慣,而要在這期間近岸遊弋覓食.

三:分習慣,釣大魚,宜深莫淺

\"立秋\"後,眾多釣友以\"冬春釣鯽夏釣鰱,秋釣草鯉易上竿\"的認識,都喜歡專釣大魚.不過,釣大魚, 要根據大魚的以下習性來進行施釣,效果才會更好.1:是大魚一般都棲息於大石暗礁邊,橫木樹樁旁,壕溝橋墩下這些有障礙物的深水處.除常年春末初夏和仲秋的早晚偶爾到近岸遊弋外,一般不到3米以內的淺水覓食.2:是大魚除遭到意外的刺激在逃竄時表現快速兇猛外,平常遊動緩慢,行為遲鈍,總是集群在後,食不爭先.3:是魚越大,越不會隨隨便便地輕易攝食,要是餌不\"對路\",就更難張嘴咬鉤.根據大魚的這種習性特點,垂釣時,除瞭釣位選擇應找它們的棲息地之外,還須特別註意以下三點:一:找深水.要註意離岸的遠近.因為大魚雖不到岸邊,但並非就離岸很遠.多數時間的泳層和活動範圍,隻比鯽魚略深,略遠.即離岸7~8米,水深3~3.5米左右.若用\"越遠才越深,越深才越好\"的這種片面觀念來選擇釣位,往往會適得其反.二:誘餌.餵料不能太少,尤其大水面,撒窩的餵量,應是鯽魚的10~15倍.且要註重粉劑和顆粒,素餌和葷餌相結合才能長效保窩.三:釣餌.除餌質要按所想釣魚種的食性做到魚與餌.餌與味\"兩個二合一\"對路外,拋鉤落點.要離窩心周邊20~30厘米遠.這是因為撒窩後一般都是小鯽魚先進窩,而大魚總是在窩邊徘徊遊蕩,意欲尋食,又不爭搶,這時,釣者若給它\"送餐上桌\",一般都能釣獲.

四:分釣餌,講偏愛,宜葷少素.

淡水魚中的鯉,草,,鰱,,鯽四大常釣魚種,平常本身就有酸,甜,腥,香味覺的嗜好和葷素偏愛.一到深秋時節,由於水環境的適應性增加瞭它們的活動量,繼而,在隨之也增加瞭它們食欲感的同時,又會因水質隨節氣清,渾,肥,瘦的改變,而臨時有階段性地改變它們的食性偏愛.也就是說,除平時隻吃葷不吃素的個別魚種仍然如此外,凡葷素皆吃的魚,這時,多厭素偏葷.故有:\"寒露青蟲釣草鯉,霜降蚯蚓好釣鯽\"之說.所以,釣者在釣餌的選擇使用上,要根據魚兒的食性偏愛隨節氣以變應變,多渾少素,才更具有科學性和適應性而爭取多獲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1051.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