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不咬鉤,餌料不合胃口。

魚要是真的不吃食瞭,神仙也拿它們沒辦法,釣魚朋友們多用一些逗、引、拉等等很多的招數,到最後就是不管用就是不開口咬鉤,其實這個時候我們釣友們應該想到是一些客觀上的因素影響瞭這些魚兒,到底是什麼原因影響瞭我們釣魚的心情呢?下面就讓我們看看以下4種常見的魚不咬鉤的現象。

水中缺氧魚兒不愛咬鉤

釣者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悶熱的夏天或雷雨到來之前,成群結隊的白鰱、胖頭浮在水面,伸頭張嘴呼吸。此時,即使是將上等釣餌送到嘴邊,它也不會問津。這就是水中缺氧的症兆。但在同一水域中底釣,鯽魚仍可上鉤。這說明,白鰱、胖頭對缺氧敏感,鯽魚不夠敏感,鯉魚介於二者之間。據科學傢研究表明,水中溶氧量有1%的變化,都會影響到魚類的正常活動。通常室外空氣含氧量約20%,在一個大氣壓下,能溶於水中的氧約為5%,所以在低氣壓下魚不咬鉤是很自然的。這也是出釣前要聽天氣預報的一個重要原因。

釣餌誘餌受汙染魚不咬鉤

魚對異味較敏感,再好的餌料隻要變味它就不吃。餌料的汙染源很多,常見的有:一是盛裝器皿不幹凈,或將餌料與有異味的東西混裝一個器皿中所致;二是吸煙釣者的手有尼古丁怪味,裝餌時傳給瞭餌料;三是摘鉤的手沾染瞭魚的驚液,裝餌時也使餌料受到汙染。脫鉤跑魚的釣位也有這種驚液的汙染,3~4小時內都別想在此釣到同類魚。釣者應根據不同汙染源采取不同對策。

在繁殖期間魚不咬鉤

有些魚種特別是鯉魚和狗魚,表現較為明顯,前者在產卵期不喜進食,後者在交尾期不喜進食。但鯽魚在產卵期則照吃不誤。還有一些魚如鰱、胖頭、草魚等,在北方不易自然繁殖,故在北方垂釣可不考慮這個問題。

受驚嚇的魚不咬鉤

魚受驚嚇的原因很多,持續時間長短也各不相同。要針對具體情況區別對待。一時受驚嚇的,持續時間較短,如飛機陰影、機器轟鳴等的驚嚇,約半小時左右可恢復。持續時間長的驚嚇,有的是因水位急劇下降,有的是因水域附近開山放炮,有的是因兇猛魚類或鳥類的追捕侵襲,還有的是因在捕撈期險些落網等等。這就要求釣者善於應變,因地製宜,選擇魚有安全感的水域垂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1039.html

联系我们